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人物
《明朝那些事》之郑和下西洋(4)

《明朝那些事》之郑和下西洋(4)

作者: 裒益者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22:28 被阅读74次

郑和下西洋的事情是典型的个人努力加天赐良机。郑和原名马三保,是云南人,自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来源于他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心中有一个去圣城麦加朝圣的梦想。这是他个人努力的因缘。而机会来自于朱棣选择了他去海上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并顺便搞一搞外交。

在傅友德和蓝玉远征云南后,11岁的郑和成为了其中被俘虏的孩子,按照当时残忍的惯例被阉割。随后随军五年颠沛流离,后遇到朱棣并成为他的贴身侍卫。在郑村坝战役中为朱棣出谋划策,大破南军。后朱棣给了他内官最高职位并赐姓,获得了最高荣耀。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和接受使命,一生七下西洋,西洋就是现在的南洋,连接东南亚、南亚到中东、东非一带。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最壮丽的诗篇之一。

先说说郑和船队的装备,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牛掰的海上船舶,堪称航空母舰。这船之大,“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这还不算,连帆都有十二张。再说这只航海队伍,“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这简直就是一支部队啊!

郑和七次下西洋,给当今很多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国家都带去了影响,促进了这几个区域国家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创造了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影响至今,我们重新开拓“一路一带”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源于此。

当然,他带领船队影响比较多的有很多国家。爪洼国的意外,被他冷静应对,促成了和平出访的效应。建立了“古里”,即今天的印度科泽科德中转站,并在此地建了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成为了七下西洋的中转站,也成为了他个人的归宿。帮助东南亚各国灭了江洋大盗陈祖义,还了马六甲海峡一个太平。收拾过不听话的锡兰山国,并把其国王抓回中国坐牢。调节国家矛盾,解决了苏门答腊与邻国的矛盾。当然,还到达了马尔代夫群岛、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

在创造了中国历史航海奇迹后,把大明王朝威名远播海外,通过以德服人让海外诸国称臣朝贡。这一贡献,旷古奇今。而在朱棣去逝后,这一切便黯然下来。直到朱瞻基重启航海计划,给了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机会。也是这一次,郑和了结了心愿,终结了归宿。

第七次下西洋,他到了圣城麦加,摸到了那神圣的圣石,完成了儿时的心愿。却在途中病倒,最后到达古里,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郑和下西洋是在祖国十分强大的背景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德服人,万国来朝。这个老大是靠实力证明的,是大家服气的,而不是靠侵略和强迫。这和后来西方伽利略发现印度洋不一样,他们是寻宝去了,那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历史已经远去,不评说对错,只论其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说其是最伟大之一,一点都不过。百年千年以来,海权早已千变万化,如郑和者,再无后人可及。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相关文章

  • 《明朝那些事》之郑和下西洋(4)

    郑和下西洋的事情是典型的个人努力加天赐良机。郑和原名马三保,是云南人,自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来源于他...

  • 霹雳君:明朝人才济济,皇帝为何要派太监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这个故事比较传统,今天我们来说说皇帝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都干了什么事? 郑和原名马三保,听名...

  • 简书打卡第十三天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2 【内容】4-5章 【作者】浅梦 郑和七下西洋的影响巨大,让朱棣以及朱瞻基感受了一下万邦来朝...

  • 郑和下西洋时带了许多老妪,原来有这些好处?

    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业十分的发达,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郑和七下西洋,去了很多国家。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彰显国力,当...

  • 和平外交源远流长(一)

    琼丹原创 在中国明朝的历史上,曾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

  • 28郑成功为何没成功

    明朝官方的海上活动 要说明清时期的海洋活动,第一反应可能是郑和下西洋。一方面,郑和下西洋确实挺伟大,这壮举比哥伦布...

  • 假如中国先发现美洲大陆

    公元1406年,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了二万七千人的船队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但是那时明朝对外面的世...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 春季最伟大的食物——豆芽

    忘记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明朝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故事。郑和带领着二万七千余人在二十多年间七下西洋,创造了当...

  • 明朝“贡赐贸易”的智慧

    明朝“贡赐贸易”的智慧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妇嬬皆知。据记载,这支船队包括240艘海船,27400名船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之郑和下西洋(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et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