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作为暴君,他的一首《春江花夜月》虽不出名,却给张若虚引了路

作为暴君,他的一首《春江花夜月》虽不出名,却给张若虚引了路

作者: 百里流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23:07 被阅读21次

唐代的诗人张若虚全凭一首《春江花夜月》而彻底地在唐朝成为了名噪一时,甚至是响彻古今中外的名人,而他的《春江花夜月》也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近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可能是因为有了第一,第二,第三就会被人忽视的缘故。又有谁知道在张若虚之前还有一位帝王也做过两首《春江花夜月》呢,更不会想到这位帝王更是一位被万人唾弃,臭名远扬的暴君呢。

这位暴君就是隋炀帝杨广。杨广被更多人认知的是一位帝王,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一重身份——诗人。隋炀帝知名的诗作并不多,因为本来流传出来的诗作就少。但是光是《春江花月夜》他就作了两首。两首题目虽然相同,但是风格并不同,而被流传为传世名作的就是下面这首了: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短短的五言诗,扫去了那股暴政帝王的暴戾之气,也没有流连于宫廷美酒佳人的奢华之风,有的只是春江花夜月的浩然荡气。而明代的著名学者也评论给过隋炀帝的这首诗作,“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虽卸华

谢彩,而绚质犹存”。

通过首句“暮江平不动”,就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不是断肠人在天涯,而是一位帝王或是伫立江边,或是登上高楼,目光远眺,望向江面。此时的长江,在他的眼里,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平静,波澜不兴的江面自然是让人看了,有一种大脑放空的感觉。

“春花满正开”中的一个“满”字一下子就在脑海中的画面里丛生出一簇簇的鲜花,一幅春花烂漫,争奇斗艳的画面缓缓地从江面上拉到了江岸两堤的田野上,此时的江面和江边上的花融为了一体,在杨广看来,是多么一幅宁静辽阔的画卷啊!

而在后两句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可谓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一个”江“字,一个”带“字,把整个画面都盘活了。此时已经是过了黄昏,夜幕降临,日夜时光的交替之下,江水也开始流动,映照在江水里的夜,随着江水的流动开始斗转星移。同时涨潮的浪花也随之拍来,更是使这原本平静的江水更加开始躁动起来。看着此时的江水,由近及远,仿佛一幅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的画卷。在这位帝皇眼中看来,就是他的春江花月夜了。

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在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扬州时所作,而那个时候他的隋王朝还没有到颠覆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年少轻狂,拥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皇,看到眼前的这副江山美景,也不由得写下了这篇美好的诗作。只是日后没有想到这平静的江水正是自己王朝颠覆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为暴君,他的一首《春江花夜月》虽不出名,却给张若虚引了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ty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