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的必读书目有《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日积月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读本》《论语》。其中后三本书都要求背诵,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暑假里就布置孩子们开始读、开始背了,并且成立学习小组,上传朗读、背诵的语音、视频,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今天,同事找来了一份课外阅读试题集,长达四十六页。有的班级集体给孩子们复印,有的老师告诉孩子,让他们自行决定是否复印。我没有行动。
我在想,长达四十六页的课外阅读试题到底会带给孩子什么?激发阅读的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吧,为什么非要这么考呢?
拿着厚厚的阅读试题,让他们写,让他们背,真的能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吗?在我看来,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孩子们会把阅读当成负担,觉得阅读索然无味,对阅读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
可是,真的不能怪同事们这么做。每年试卷上都会考课外阅读的内容,有的题甚是刁钻,就算读过这些必读书目的老师,有时候拿着书都不知道到哪里找答案,更别提闭卷考试的孩子了。有一年,满分120分的语文试卷,课外阅读部分考了25分。
如果非要考,能不能考些浅显的,只要读了书大多能答出来的题目?能不能以连线题、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呈现,降低难度?即使要考问答题,能不能考考诸如“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简要叙述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情节?”“评价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此类题目?我想大多数孩子都应该可以作答吧。
当然优秀的、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还是要背背的。我并不排斥让学生背诵记忆,但是也应该有所选择。现在发展到读了一部小说,还要想到记这个考那个的,真没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