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好玄,热衷有无思辩,易之直观性渐隐。释老玄理蔚然大观,宋儒不得不开拓儒学之本质论体系以应对。是故宋儒谈易,无论义理还是象数,皆缺失易象直观性之品质也。
马一浮先生深明此流弊,在其「观象卮言」开明宗义曰:
学易之要,观象而已。观象之要,求之十翼而已。
可见马一浮回归溯源开出了新气象。昔朱子虽也溯源出「易本义」,只是抓住卜筮末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马一浮紧扣观象而解易,故引系辞曰: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卦,固象也。言,亦象也。故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瘳瘳数语,深解易之精髄。
易者,象也。易首先立足于象,此义极为精辟,洞明场域直观性之呈现也。这是回到孔子,回到孔子之前,在那个时代,易经虽义理精深,却始终保持一种直观的视域。马一浮先生曰:
万物之情可类也。故以气之流行言之,则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以其德之力用言之,则为健、顺、动、入、陷、丽、止、说之象。以其相对言之,则为刚柔、起止、上下、见伏之象。以其相成言之,则为定位、通气、相薄不相悖、相逮不相射之象。以其屈伸聚散言之,则有动散、润烜、止说、君藏之象,亦即雷霆、风雨、日月、寒暑之象。所以行变化成万物者,略摄于是矣。
聖人作易之宗旨,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可见易之深邃悠远。从本质论之角度,如无释老之玄谈空理,或西学之抽象逻各斯,当无解也。然易以象类,广大悉备,不失直观却道尽天下之理,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冒者,覆也。如天之无不覆帱,即摄无不尽之意。故马一浮先去又曰:
知易冒天下之道,即知六艺冒天下之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故谓六艺之教,终于易也。
马浮认为华严法界之名与易义相准,故借此玄名。今言之,实践之场域也。何谓场域?人类生命践行之整体如是观也。人之于场域,尤鱼在水中也。
场域无象,以圆相表之,明其整体性也。圆相何谓,无极是也。故无极即整体性之谓也。太极则加一阴一阳明其生生之谓也。今人多言西人重分析吾人重整体,实如是也。朱子曰物物一太极,整体性思维彻上彻下,贯穿终始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