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阿弥陀佛是“南无”的关系

作者: 5cc1a542ec19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7:09 被阅读73次

    “三观”和“十六观”有什么区别呢?“正说十六观门,正以二尊佛智为体,即是究竟无漏修慧”,十六观门当中没有自力观,所以他说“正以二尊佛智为体”。因为十六观门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它的体质是“二尊佛智”。所谓“自力观”,是韦提希夫人对“观”的认识,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十六观当中有自力观。

    这“三重观”在《观经》中开演的次序、路径,对我们今天阅读《观经》、理解《观经》、修行念佛,都是很有意义的。

    这“三重观”,每一重的主角各不相同。“自力观”的主角是韦提希夫人,她代表了我们这些修行人;“佛力观”的主角,是释尊;“愿力观”的主角,当然是阿弥陀佛。我们也说了,这三重、三个主角,在“二河白道喻”中有完整的体现。

    韦提希夫人是发问者,说“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还说“教我观于清净业处”。释尊是答问者。韦提希夫人觉得自己还不错,可是“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正所谓“问者无心,答者有意”。这个问的人,她哪里知道什么叫“佛力观”,什么叫“愿力观”呢?她就说“我来修行吧”。所以,韦提希夫人发问的时候,她对“佛力、愿力”,心中是茫然不知的,这叫“问者无心”。“答者有意”,答者是释迦牟尼佛,他回答的时候,心中当然是清清楚楚、明明朗朗的,他要引导到弥陀的愿力,引导到念佛当中来。所以,善导大师解释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又说“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又说佛“意密难知”。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答者有意”,一方面要应对韦提希夫人,不能不照顾她自力的情执;另一方面也循循善诱,把她引导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当中。所以,这个答特别善巧。

    在经文当中,韦提希夫人说什么呢?“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她是请释迦牟尼佛给她讲,请释尊“广说”哪个净土,怎么往生,什么方法。但是释迦牟尼佛“广说”了吗?没有。所以,这种回答的形式,就显示出他心中有特别的意思。他是怎么回答的呢?“光台现国”,不为韦提希夫人说,直接把十方诸佛净土摄到佛顶之上、光明台中,让韦提希夫人看个清清楚楚。这就显示,问者是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而答者释尊,是用佛力、神力,把十方诸佛净土全部摄受过来。所以,“佛力观”在这里就已经显明了。这叫“答者有意”。

    另外,问者问的只是定善,说“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可是答者释迦牟尼佛“自开散善”。这里边都是有含义的:问者问定善,这是自力执情;答者答散善,这是佛力善巧,所以说“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这个善巧,是有指向和目标的,也就是由释迦牟尼佛的“神力”(佛在世时)以及“教力”(佛灭度后),引入弥陀的“愿力”。

    是怎么引入的呢?释尊开显十三定观,节节开,节节说,一直到第十三观的时候,就拿出来了,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这是在“定善观”的结尾,点出主题——“如来宿愿力故”,这就讲到“愿力”了。

    在“散善观”当中,上上品说“三心”,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这是大乘善人、小乘善人和世间善人;一直到下辈三品,这是无善造恶之辈。在九品当中,也是到最后才显示“愿力”念佛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等于是韦提希以及未来我等造业凡夫,跟阿弥陀佛之间的一个媒介。我们在这里执于自力,造罪造业,受苦受难,怎么能到弥陀净土跟阿弥陀佛挂上关系呢?这就是《观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要门教”所起的根本作用。

    以我们念佛众生来说,我们念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这边是我,“阿弥陀佛”那边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就是“南无”的关系。

    这个“南无”归命、回向发愿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此《观经》定散二善,也就是要门,以此定散二善发起我们的“南无”归命之心,“回斯二行,求愿往生”。所以,这个“南无”归命,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力”。

    我们“南无”归命之后,还要作其他的修行吗?不需要了,“南无”归命就是“三心”,“三心既具,无行不成”。这是什么“行”呢?“‘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样,阿弥陀佛的“愿力”之门就敞开了。

    所以,今天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就体现了释尊教力之恩德;“阿弥陀佛”四个字,体现了弥陀愿力之利益。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南无”两个字是释迦教,“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弥陀教。

    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开显定散要门,我们怎么能够发起“南无”归命之心呢?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给我们讲净土三经,把无量无边的法门收摄为定善、散善,劝导、发遣我们,“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对于自力执情很重的众生,突然让他去往生,靠什么去呢?虽然说是用定善、散善回向,其实一旦建立“南无”归命之心,那些当下就用不着了,因为“‘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所以,这“三重观”毕竟导入“一向专念”。尤其是第三重“愿力观”,其实讲的就是念佛。

    《楷定记》讲记12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和阿弥陀佛是“南无”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pr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