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俗的力量,是为曾国藩所特别看重的,这在《曾文正公嘉言钞》的“文集”部分尤其可见,我于今日就又读到了一则,即是:
“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耳。”这即是说,上天孕育百姓,非常聪慧的不多,非常愚蠢的也不多,芸芸众生之中,大概都是中等才智罢了。如此,我们不能不说曾公之言确实揭示了社会人生的一种真实。
接着,曾公又言:“中材者,导之东而东,导之西而西,习于善而善,习于恶而恶。其始瞳焉无所知识,未几而骋嗜欲、逐众好,渐长渐惯而成自然。”显然,这是曾公对“中材者”的一个评判:中等才智的人,引导他向东就向东,引导他向西就向西,教他学习向善就向善,教他学习作恶就作恶。开始时懵懵懂懂无知无识,没过多久便开始渴望世俗的欲望,追逐众人的爱好,逐渐长大习惯而成自然。可见,“中材者”是容易被人左右或影响的。
继而,曾公又言:“由一二人以达于通都,渐流渐广,而成风俗。”这是说:如果由一两个贤能之人在大都市中首先倡导,渐渐发展到偏僻的乡野,于是就形成风俗习惯。至此,曾公讲了一个怎样形成风俗习惯的过程或逻辑。
最后,曾公特别指出:“风之为物,控之若无有,鰌之若易靡,及其既成,发大木,拔大屋,一动而万里应,穷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这是讲:风作为一种事物,用手去抓好像什么都没有,挤压之就像泥鳅那样很容易消散,但成了气候,大风就能拔起大树,吹倒高楼,特别是吹动起来万里之外都有回应,即使穷尽天下人的力量,也没有谁能与之相比。我以为,这是以“风力”喻风俗的力量。
读完曾公这样一个“风俗论”,今天的我们该怎样思想呢?我以为要害点有二:一是,凡若成大事者,必须注重移风易俗,否则,将无法做到做好“改天换地”的事业。二是,作为领军人物,必须注重优良作风的塑造与打造,因为,作风最是无形的巨大成事力量。反面的例证不是鲜明地告诉我们,作风败坏最是一个组织失败的要害原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