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零之一
一晃学佛已有十四个年头了,有两点真实的体验,今天跟家人们汇报如下:
一、理上——心领神会
理上不论您学多少,最终还是靠心领神会。所以见道重要的是体悟和觉照。
二、事上——做死活人
每天睁眼面对繁杂的生活,死掉爱憎取舍心,境界了了分明不动心,心恒空空荡荡,如在无人之境。死也要如此用心,久久不守自守,道法自然了!
理事如是圆融,决定不愁成道!
父亲节献给家人们的心地礼物!
拾零之二
今晨与一位微信佛友对话精华转录如下,供养家人们:
如是发愿,如此行持,决定得生!(指《慈云忏主发愿文》)
行门早定,择法精进!
解门益广,行门益专,见道弃解,一门深入,决定得利!
附:
《慈云忏主发愿文》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痛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随感之三
我们的本来面目安立了无数的假名:明德、大道、空性、上帝、佛性、法性、自性、真我、觉性、真心、真如、真性、明性、本性、般若、首楞严、涅槃、如来、……
我们本来面目的特点像虚空,但不是虚空:虚空只是具备空的一面,不具性或知的一面,虚空法界都是空性“制造”(变幻)出来的。
这个“空性”(我们的本来面目)它只是“知道”(知才是道),没有“我”,就是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憎无爱,无取无舍,……
换成一句话来表达,空性是酷似虚空的“知”,只是“知道”或“明白”,离开所有的二元对立,摒弃一切的世智情见。
所以,要想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空性,就是佛门常说的成佛,就必须铲除“自我”,就必须舍弃“万法”,远离贪欲。所以,知道没障碍,错在有憎爱!
想成佛吗?上面说明了原理,不照做乃空想!佛是无相佛,佛是灵知佛,佛是离念佛。
这就是我们修心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成佛的方向。对自己“狠”一点,一念之间之转变!
再有成佛的途径就是放下万缘,信愿持名,至诚感通,佛慈接引,往生净土,圆满成佛!
随感之四
简言生与佛的同异:
众生是理上的佛,不是事上的佛。
佛既是理上的佛,又是事上的佛。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痛快!
可是,根基差的,做起来就难;利顿人放下屠刀(贪嗔痴慢疑),立地成佛!
随感之五
凡是指导我们悟入一实相、破我法二执和往生净土的法师或老师,都属于善知识。
但是,切不可把这些开示当做世间知识来学习,贵于落实践行,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否则,把它当成知识,就会造成所知障;把它当成自我炫耀的资本,就会成为贡高我慢的受害者。
再者,我们绝不可用凡夫俗眼看待善知识的过失。善知识有些异常的行为的深意,有时并不为我们所知……
例如,密勒日巴的上师玛尔巴,对密勒日巴非打即骂,而且千方百计用各种办法折磨密勒日巴。结果成就了一位具有传奇性的瑜伽大师。
玛尔巴上师这是宁可自己造业,也要悲心成就自己弟子的典型善知识的一个缩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智大力大势至菩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海众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一切善知识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警世箴言回向偈① 回向偈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