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品精选【写作研习社】斜杠中年读书
书都白读了?有了这份读书攻略,怼回去!

书都白读了?有了这份读书攻略,怼回去!

作者: 余老诗写作课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08:22 被阅读63次

你读过的书,终于有一天会成为你脚下的路。

这句话,乍一听,挺激动人心的。

但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我们九年义务制教育读了不下100本书,自己还经常给自己加餐读书,有些书本就是用不上呢?

有人对你说,你读过的书,虽然没能直接成为你成功的一把梯子,但都转化为你身体的血和肉了。

就像你吃过的食物,不见得每一块面包、每一口牛奶都会成为你的身体,但是至少有一部分转化为你的血液和肌肉。

这话有道理吗?

当然有。

但我要问,有没有办法提高读书的转化效率,让读过的书真正成为未来的路呢?

如果把读书比作摄入食物,是不是也该讲究选择、搭配和消化、吸收的方法呢?

你看,如果我们吃东西一点儿也不讲究,随便乱吃,不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还有可能吃错东西,导致拉肚子、生病。

读书也是如此。

不讲究选择、搭配以及消化、吸收书本知识的方法,那么极有可能读得没收获,没成就,更谈不上照亮未来的路了。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作者茂木健一郎提出了“吸收知识并运用于人生”的7个关键技能。

把它整理成3各部分,形成一套读书攻略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掌握读书方法有帮助。

如果你没时间读完全文,好好琢磨这张图

01  如何选书:关键要找到教典

说到选书,你一定会想到出版社、作者、印刷次数、书评等这些指标。

这些都是帮你选出一本好书的重要参考因素。

但这些只是从技术层帮你选一本书

但我们的问题是,先要搞清楚自己该读哪些书。这不是一本书的选择,是整体读书攻略。

首先,我们读书是为了啥?

休闲娱乐?增广知识?解决问题?走向成功?成为某领域的高手?

或许这些都是。只不过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阶段,我们读书的目的会有不同。

作为一份整体读书攻略,既要解决一时一地的具体问题,满足当下的需求,又要促成个体的长线发展。

站在这样的角度,我觉得《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就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了。

广博加专深的读书路子,这是多数专家都认可,也是众所周知的。

但问题在于,多读书,涉及多领域,这似乎容易做到,而专深就不容易。

作者茂木健一郎的建议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典”。

什么是教典?简单说,就是要陪你一生的,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圣经”书籍。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据说身体有不适,就会读《唐吉可德》。

或许在他看来,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并挑战风车的唐吉可德,恰是自己的同类吧。

在他人眼里,唐吉可德是不可理喻的疯子,在爱因斯坦眼里却是精神支柱。

所以,教典可以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大厦。

被人誉为最具智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临死前在狱中读的是《伊索寓言》。

在很多人看来,这部《伊索寓言》是教育性故事集。

教典可以是哲学意蕴的故事书。

不同的个体,我们可以拥有自己不同的教典。正如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样。

我曾经把韦勒克 沃伦的《文学理论》视为自己的教典,也许是跟那段时间写作毕业论文分不开吧。

依据你的教典,打造你的核心理念或竞争力,这样的读书方法一定可以让你终身收益。

02  如何读书:关键是读得下去

成年人读书,大多没有束缚,没有限定,很容易滑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泥坑里。

再或者,好不容易抱着书打算恶补一下,靠着沙发或者床头睡着了。

尴不尴尬?冤不冤枉?

怎样让读书行为,可以持续下去呢?

坚持一天读十页。

读书也需要小目标

一本300页的书,每天读10页,一个月就能搞定;当然如果能超额就能提前完成。

小目标的作用,是把任务拆解到你可以接受的程度:大化小,小化零。

化整为零的作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艰巨的任务,读书亦然。

这是从量上降低读书的难度,还有一点是从质上降低难度。

怎么降低?

方法因人而异。

比如,我的做法是:遇到一本有阅读难度的书,先找一找同领域的基础读物。

举例来说,我如果读不懂《中国的小说史略》(鲁迅),那就先读《历代小说选》(吕组缃)。

对历代小说作品了解了,有了感性认知,再读小说史这样的书也就有了基础。

同一本书,也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

众所周知,苏东坡曾提出“八面受敌法”。每次读这本书,都会从不同侧面切入、展开。

例如,读《红楼梦》可以从人物开始,第一遍就围绕自己喜欢的人物展开阅读,忽略其他内容;

第二遍,可以找出关于吃穿住行的内容,展开研读;

第三遍,如果对其中的花鸟虫鱼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抓住这些好好读读。

以此类推,每一遍阅读,都会有不同切入点,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你也许发现了,我如果第一遍阅读避开难点,先找自己容易理解的读,恰好吻合先易后难的策略。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快速转向下一本书呢?

第一种情况,目前你所读的书对你来说,太简单了或者价值极少。

如同我们旅游观光,熟悉的风景不必经常重温,一掠而过,抢占新的风光更有意义。

第二种情况,这本书目前完全读不懂,不妨先放下,转向下一本你能读懂的书。

或许,某个时刻,当你回首前一本书,你就读得懂了。

怎么样,运用好这些读书策略,你一定可以读得下去,读得轻松愉快。

03  如何用书:关键是输出

书读完了,然后呢?

然后等它慢慢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除此以外,有没有更高效的转化方式?

这两种可供参考:

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听;写成文章,成为一种作品。

有没有作品意识,效果完全不一样。

比如烹饪,如果只是为了把菜肴烧熟自己吃,你一定不会对色、香、味和摆盘等有较高要求。

相反,你把它看作是烹饪作品,那么就会不断钻研,不断改进,直到色、香、味、形都符合高标准,让大家觉得赏心悦目。

站得更高一点看,把做事看作是“输出为作品”,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呈现形式。

人生,也是有输入、加工和输出组成的。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在做输入;毕业之后,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就进入了以“输出”为主的模式。

以一个医生为例,他输入的是有关人体生理、健康、疾病治疗、药物学等内容,输出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

输出可以倒逼输入。

回到正题上来。

读书之后,如果能形成输出,而且是作品形式的输出,那么促进读书品质提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如果你擅长说,那就分享给朋友听;如果你擅长写,可以写成文章。

一场读书分享会,或者一篇书评、拆书稿、听书稿,能带给他人知识增长、智慧启迪、思想碰撞。

为了做好分享,写好文章,你会更深入挖掘所读书本的价值,也会深入考虑如何输出:

(1)我的分享主题是什么?

(2)分成几个部分来分享?

(3)哪里需要补充材料?

(4)哪个环节要设计互动?

(5)如何分享,才能让受众更有收获?

倒逼自己不断思考、不断梳理,你的系统思维力、分析力、 综合力、表达力自然就得到提高。

这些能力,迁移到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这就是有作品意识和输出动作的好处。

当然,读书所得,还可直接运用于生活和工作。

关于这一点,《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给出了不错的建议。

简要介绍一下,读书之前,我们先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或目的),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完成一项任务。

然后根据这个目标(目的),在书中寻找答案。

没错!这是一种极其功利的读书法。指哪打哪,没有任何作秀和走过场的成分。

获得了某些策略性和操作性的知识,还得制定行动步骤,而后一步步去执行。

你发现了吧,这也是一种指向行动的读书法。

两本书的共同之处,在于输出:一种是知识型输出,一种是行动型输出。

这也在提醒我们,不重视输出的读书,是很难产生实际价值的。

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过:

“学习,能让你每晚睡前都比那天早上醒来时聪明一点点。”

的确,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

用杨绛先生的话来说,就是: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让读书和生活、工作成为朋友,互相促进,互为滋养。

这才是不图虚名、不废光阴的读书之道。

相关文章

  • 书都白读了?有了这份读书攻略,怼回去!

    你读过的书,终于有一天会成为你脚下的路。 这句话,乍一听,挺激动人心的。 但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我们九年义务制教育...

  • 6组共读分享3

    51、晓凤:读了好好学习这本书,越往后读越发现以前的书都白读了,为了读书而读书,读后基本上都忘了读了什么,也不记得...

  • 方法不对,书都白读了。

    提到阅读方法,有人就会疑问,阅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说的呢?不是把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过一遍,看完即可。 有没有遇到这种情...

  • 《读懂一本书》1-4章

    标题:这么多年书都白读了 1.观光式读书 读完这本书,再加上这几天训练营学习,才发现自己这些年的书基本算白读了,完...

  • 书白读了

    梦见驴友约我爬山看桃花,父亲住院,走不了。拒绝了驴友,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心里说,等父亲出院,桃花怕是谢了。口里没说...

  • 书白读了

    自己用了112个小时看完林清玄大师写一套装书《凡事不如看淡》,这一套装书总共三本,这看书的速度实在太慢了,别人只用...

  • 哪些书,我好像都白读了

    我,一个学机械的宅男,一直自诩为文艺青年,所以每当填写一些个人信息或者简历时,爱好一栏里总会有着“看书”这两个字的...

  • 那么多书,都白读了

    我不是标题党,确实很多书白读了,比如当年慷慨激昂定下读书目标,结果硬着头皮读下去既痛苦又没管上用的那些。感觉能一气...

  •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最近看了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突然感觉自己之前的书都白读了。有三个方面的颠覆。 一个是读书类型上,真觉得自己之...

  • 读了200 本书,价值却为什么没有体现?

    “读错了书”言情小说多是“毒害自己” “不写笔记”不写笔记读了白读 “读了不行动”读了不用也是白读 读书的价值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都白读了?有了这份读书攻略,怼回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km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