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良质不同呢
费德洛根据三位一体回答这个问题
良质无形、无状,也无法形容,去看形状和形式就是知识化,而良质是独立于形状和形式之外的。
他认为每个人看到的良质不同,并不是因为良质本身有差异,而是在于每个人的经验背景不同。
费德洛认为,关于良质,任何哲学解释都既对又错,因为它是哲学解释。哲学解释的过程就是分析,把一样东西分成主语和谓语,而他所说的良质是不可以被分成主语和谓语的,因为良质是非常简单迅捷,而且直接的感应。
用简洁的言语形容,良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比如把一只阿米巴原虫放到一盆水里,然后在它附近滴一滴硫酸,尽管它不知道硫酸是什么,但它知道这个环境很恶劣,它就会避开。
所以,作为人类的高等生物体,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时,就发明了许多了不起的相似物,包括天地树,石头,海洋,神秘音乐,艺术语言,哲学,工程,文化科学,我们把这些相似物叫做现实,并把它灌输给孩子,把不接受的人丢进了疯人院。
良质就是环境给我们的持续刺激,让我们创造出所居住的世界,其中的一切其中的一点一滴。
如果我们想用我们所创造的世界去涵盖我们创造的源头,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良质无法被定义,如果我们去定义,我们所定义的也无法涵盖良质整体。
但此刻他却发现他偏离了最初的见解,他不再讨论形而上学的的三位一体,而是成为了一元论。
良质是一切的源头和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