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第258条
一友问:“欲于静坐时,将好名、好色、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疮否?”先生正色曰:“这是我医人的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更有大本事人,过了十数年亦还用得着。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作坏我的方子!”是友愧谢。
少间曰:“此量非你事,必吾门稍知意思者,为此说以误汝。”在坐者皆悚然。
有一位朋友对王阳明说,期望通过静坐,将内心好名、好色、好财的根源全部找出来,然后下功夫扫除干净,这不是剜肉做疮吗?
王阳明非常生气,他说去除私欲,这是我教导人治学求良知的方法,可以去除人的病根。即使有大本事的人,也一直用得着,你如果不想用,就放下,不要作践我的方子。这位朋友非常惭愧,连忙道歉。
过了一会,王阳明说,我想这事应该与你无关,肯定是我的门下稍懂一点皮毛的弟子,误导了你。在座的学生无不惊恐。
王阳明的这位朋友的问题,包含了三个概念,一是静坐,二是去私欲,三是剜肉做疮。
静坐,不是重点,核心是去私欲,但关键矛盾在“剜肉做疮”。剜肉做疮,或剜肉补疮,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医治疮口,那割下肉的部位不就又产生新疮了吗?比喻只顾一头,不解决实际问题。
换言之,去私欲以致良知,像剜肉做疮一样,不是致良知的正确方法。
他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任何人都有欲望,如果要我们革除一切私欲,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生活还有什么趣味?
显然,他误解了王阳明“私欲”的概念。私欲,不是私人的欲望,而是不符合天道的欲望,具体说来就是不符合儒家礼义的欲望,换一个角度讲,就是中和,中庸之道,不过无不及。儒家向来主张入世,立德、立言,还要立功,北宋张载就说过圣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家绝不提倡佛家的禁欲,但是一定要戒贪。
或者,如果一个人不能放弃一己之私以追求大道,人生惟功名利禄为务,即不能立志,那么谈论什么致良知的功夫就是毫无意义的。
朱熹提出“灭人欲存天理”,被人骂了千余年,王阳明提出去私欲致良知,在大原则方面,他们其实是一致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精确地界定什么是私欲是非常难的。也许,事到临头,只有每个人自己扪心自问,是不是私欲,这个心就是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