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创业的这几年(2)——流量红利下的创业幻觉

创业的这几年(2)——流量红利下的创业幻觉

作者: 糖酱桑 | 来源:发表于2016-09-12 01:47 被阅读356次

    创业最初的时候,我们着手查阅整理了很多资料用来验证我们的产品方向是否正确,期间也有过争执,但是最终团队方向非常明确,于是坚定向前走。而我在最初的阶段,做了几件事情:

    1)恶补了很多移动互联网的知识

    2)加入很多创业社群,每天跟很多创业者互动

    3)规划整个产品的前后端研发架构

    那段时间里,我每天贪婪地阅读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创业者写的文章,他们发表的激昂言论。他们对于产品的解读,对于管理的见解,对于人性的剖析,都让我感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产品就试图分析,看到商业模式就想从中学点什么。那是一段活在手机里的日子,那是一段移动互联网就要立刻吞噬世界的日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几件的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移动互联网的知识的恶补是应该的,因为我之前确实不懂。但是随着看的知识的深入,会发现网上很多资讯或者文章过于片面或者不适用于我。于是我开始研究国外的心理学的研究,开始研究关于国人的人性的知识,试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了现在,这条路不敢说一定对,但是适合我。于是我就慢慢把微信公众账号社群等等退掉了。

    而产品架构,一开始做了很长远的规划,也调研研发方向上需要准备的知识。这固然是很好的,只是忽略了一点,这个产品的方向可能面临突然改动。最初我对此是很难适应的,而且这意味着我的架构得做很大的调整甚至从头再来。这个转变我花了将近半年去适应并且跟上变动的节奏。当然,技术上的调研架构上的思考让我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是这过程带来的技术债务对产品发展是很大的损耗。



    而我们的产品,在经过为期一两个月的开发,终于顺利上线了。最初的时候,自然流量表现还不错,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产品每天的新增都在稳步上升,日活也越来越高。而这反过来刺激我们去继续深入迭代。之后的半年里,我们不断的调整产品的功能,而大方向基本不变。当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保持了两周或者一周一个小迭代的开发节奏,整个公司士气很高昂。公司的人手也翻了差不多一倍。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几件事情。一个是有应用渠道推荐了该产品,于是当天新增彻底刷新了纪录,那天晚上所有人在公司彻夜盯数据。一个是用户自发的在该产品内发起一个活动,吸引了无数用户纷纷跟进。这些事情无疑加强了团队的信心,也让团队坚定了方向的正确性。

    然而后面又三个月过去了,日活的新高没来,留存节节下降,每天的新增寥寥无几。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团队内部对于产品的激情,也终于还是消退下来了。曾经号称要打败大佬,目前只能是想想怎么拉新怎么拉高留存。

    这是怎么了?



    事后诸葛亮的心理虽说会让事情的思考变得带有过多的主观性,但复盘自己做过的事总归是有意义的。时隔也差不多半年过了,而这些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幻觉。

    总结下来,团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1、产品的初衷一直是不确定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意义是什么?产品定位在哪里?而这些问题伴随着产品的诞生到产品的终止,引发的后果就是很难做产品决策,甚至在产品的架构设计上没法明确。2、团队的产品决策问题。产品过程中的问题很多都是靠讨论或者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经过专业论证数据验证。3、内部的管理上面。因为团队人少,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在赶项目,但是往往这种时候更容易忽略了团队人员的心理关怀,规章制度。

    然而,这些问题在开始暴露的时候,因为产品数据的亮眼而被忽视掉了。而潮水退去,裸泳的就凸显出来了。数据亮眼的时候,产品的初衷就不是个问题了,因为觉得市场已经接受这个产品并且认可。而产品的决策也不会是个问题,因为即使是错误的决策,有亮眼的基础数据,并不会造成数据多大的波动。而管理问题更甚。管理本就是一门艺术,很难有个标准来衡量。而团队成果一旦突出,任何管理错误到头来都会变成管理上的正确性。比如员工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一直没做,产品突出了变成正是因为没有条条框框才让团队更有活力。

    再深入地说,产品数据亮眼是产品的功劳吗?非也,仅仅是涨潮了。雷总有个“风口的猪”的言论,而实际上,那段时间风口之大让大多数创业团队都上了天。那是个APP创业最好的时代,遍地都是孵化器都是创业咖啡馆,普通人都在追逐最好用的app最适合自己的app。因此,产品的数据不是来源于团队的实力,而是市场使然。

    创业过程中,最容易导致翻船的,不是方向错误,而是方向错误而你不知道。在这个巨大的流量红利面前,绝大多数错误都被掩盖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投入不断加大却难以重现当时的辉煌。最可怕的是,你以为当初辉煌是来自于当初的产品方向决策。

    创业幻觉。

    有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在某个地区,有一个人,他的特征是: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喜欢思考,干净整洁的环境,屋子的物件要规规矩矩,待人冷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让你猜测,他就读的专业可能是什么?几个选项分别是:工商管理、图书馆学、人文与教育。几乎所有人都会优先选择图书馆学,因为特征看起来他适合做这种与人打交道少的工作。可是,最严密的逻辑应该是,优先考虑该地区各个专业的专业就读人数,比如图书馆学的人数是10,而工商管理是一万人,那么他就读的专业比较可能是工商管理。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这就是人的思维误区,很容易根据特征忽略了基础比率,而只考虑个体的特殊性。比如创业这件事情,人们总是会放大自己的优势或者凭空给自己套上了某个优势,以此说明了自己大概率会创业成功。比如熊市里,总有股民觉得自己掌握了内幕或者自己技术如何厉害结果套牢。比如,遇到难题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放大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而忽略掉不利因素,给予自己希望从而继续奋斗下去。

    而在我们的创业过程中,我们以为我们的短暂的成功来源于我们团队的力量,来源于我们的优势。却忽略了当时的背景这个条件。这个幻觉很可怕,因为它导致我们选择性的忽略了我们所有的问题,让我们蒙蔽了双眼。

    现在回过头重新审视当时的背景以及很多创业朋友的项目,很多需求其实很牵强(当然这个也是现在马后炮),但在当时,很多项目是很打动我的。除了前文所说的风口的背景下的蒙蔽双眼,还有,风口也让我们陷入了创业狂热之中。类似的狂热我们见过很多,就不多说了。列下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可怕的创业浪潮》 《万人虐背后的狂热》,各位有兴趣看看。这类话题,就不展开,仅以以前某导师跟我们说的话作为 狂热 这个话题的结尾:“我刚刚将的这2个小时,我看到你们好多人点头鼓掌了,这对于导师的我而言,是很值得骄傲的。但对于今天的话题来说,是非常不幸的,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正是独立思考,而你们不经过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而是盲目的点头鼓掌,让我感到我这次课是非常失败的。”


    最后,简单说下。太久没写了,难免逻辑混乱以及文法不通之类的,各位海涵。有意见当然欢迎讨论,这也是本文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的这几年(2)——流量红利下的创业幻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zd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