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个多月,终于读完了蒋坤元老师每天在简书参加日更的长篇小说《珍珠湾》,本以为小说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收笔的,没想到老师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小说记叙了以王大林为主的四个年轻人艰苦创业的故事,因一场盗窃开始,以一场盗窃收笔,前后对比,让人忍不住想起了在创业前王大林经历的那一场盗窃。
创业前的那一场盗窃让王大林一家手足无措,多日碾转难眠,甚至让王大林一家人有了拉村官垫背的想法,那是一个人山穷水尽时的最后挣扎。
创业成功后的王大林又失窃了,但经历过一番风雨的王大林虽然着急,却方寸不乱,有条不紊地处理好了因为失窃带来的各种麻烦,尽力把损失减到了最少。
最让人感动的是,面对后一场盗窃,所有人都为那位命运坎坷的盗贼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献出了一份爱心,显出了人间的大爱。
文中首尾的两场盗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大林处理后面这场盗窃的细节老师选择了略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就像王大林的人生一样,这场盗窃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事儿了,因为他变强大了,所以苦难缩小了。
他喜欢上了这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可以做一颗珍珠,就不要去做一粒泥沙。
这句话是我从这部小说里面摘录下来的,我特别的喜欢,也是我从蒋老师的阐述中明白的一个道理吧。
人生有千千万万种,有人像一颗钻石,璀璨夺目,有人像一颗珍珠,晶莹剔透,有人像一粒泥沙,随风而逝,也有人如同一坨粪便,遗臭万年。
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的角色大多都是珍珠或是泥沙。想做珍珠,我们就要接受珍珠成型前的一系列捯饬,想要做泥沙,就得接受泥沙一生的卑微与沉寂。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都是向往珍珠那晶莹剔透的光泽的,只是不想接受那一番折腾人的捯饬,如果可以像泥沙一样随波逐流、轻松惬意,还能拥有珍珠的晶莹剔透那就好了。
可是生活向来很公平,付出多少就会回报多少,从来不会弄错。
读完《珍珠湾》,王大林、素素、明珍、明龙的形象还在我的脑海里闪烁,他们那样的优秀卓越,在文中却又那样平易近人,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攀上了人生的巅峰,带动了一方经济。
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让人荡气回肠的金句,只是带着我们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看着以王大林为首的几位年轻人一路走过的创业路,然后温和地告诉我们——如果可以做珍珠,就不要做泥沙。
蒋老师的文字都是朴素无华的,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修辞手法,但就是这些朴素无华的文字,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哲理,让人不知不觉中开阔了生命的视野。
如果可以做一颗珍珠,就不要去做一粒泥沙——这是读完整部小说后,在我心中汩汩而流的丝丝暖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