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历史喝了100杯咖啡也未必知道的超纲知识
1381年的冬天,那个改变咖啡命运的男人,被大明军队掳到了北平

1381年的冬天,那个改变咖啡命运的男人,被大明军队掳到了北平

作者: 5a8982956e41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12:38 被阅读260次

    我这热爱学习的毛病……大概是改不掉了。用给投行、基金、律所客户写报告的认真态度探索一般人不知道的世界。觉得有意思的话欢迎关注、转发😘

    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

    上回我们聊了从咖许到咖瓦再到咖啡的进化过程也提到考古学家们在也门发掘出了带有中国青花图案的咖瓦杯具。中国在咖啡饮料兴起、世俗化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一切要从公元1371年云南昆阳的一个小山村说起。


    01 男孩纸长得太好看……也有风险

    公元1371年,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的一个回族家庭。马和有一个哥哥四个姐妹。他的父亲曾到访伊斯兰教圣地耶路撒冷,被尊称为“马哈只”,应该是当地有名望的人。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太祖派兵平定云南梁王,将云南纳入明朝版图。父亲死于战争,年幼的马和被明军统帅付友德掠走。

    付友德后来归入了朱棣麾下。他挑选了一批聪明美貌的男孩子,阉割后送给朱棣,马和就是其中一名。

    美貌三连

    不好意思放错了

    朱棣博学多才,要求身边的人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请了许多文人官员进燕王府讲学,还在王府内设立了图书馆和阅览室。所以,身处燕王府的马和,才学见识绝对不差。

    深得朱棣信任的相面术士袁忠彻曾专门考察过马和,并力荐这位来自云南的内官:“三宝姿貌材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好(八)学(卦)如你,一定想知道郑和长什么样。

    很遗憾,由于记录实在有限,公公的真实样貌不得而知。找了几个版本,发现不论二维还是三维,都是浓眉大眼,器宇轩昂。

    郑和连连看

    总之,就如袁忠彻所说,马和不仅长得好看,能力也强——

    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开始着手削弱不断膨胀的藩王势力。次年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长达四年的内战拉开序幕,史称靖难之变。

    马和在郑村坝之战中为燕王立下战功。朱允炆任命的南军统帅李景隆在郑村坝大败溃逃,甚至来不及通知围攻北平的南军部队,使得燕军轻松击溃数十万大军。

    相貌堂堂,智略出众,知兵习战,立下战功,年轻的马和深得朱棣的信任。

    1402年7月17日,朱棣登基,年号永乐。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并任其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

    四品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知府也为正四品官职,放在今天相当于省辖市的市长。后来公公又升为总管大太监,三品以上,相当于省部级,可以说是官居高位,深得君心了。


    02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永乐初期,郑和迎来了人生中第二个重大转折——永乐皇帝决定遣船出海访问各国。

    关于背后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有人说是为了追踪消失宫中的建文帝,有人说是为了朝贡贸易,也有人说是为了武力震慑周边国家。

    尽管真正的动机不得而知,率领舰队下西洋无疑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巨型工程。那么,派谁来负责这件事呢?

    机智如你一定想到了,永乐皇帝选中了聪(智)明(略)美(过)貌(人)的郑和。而且,虽然已经改信佛教,郑和原本是穆斯林,简直是出使伊斯兰教国家的绝佳人选。

    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在南京扬帆起航。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间,这支船队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阿拉伯地区和东非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是第一次出现一支如此大规模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每次人数在两万七千人以上,浩浩荡荡两百多艘船只。考古学家推测,郑和宝船的长度可能超过100米,在古代无疑是一艘巨轮。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我们简单找个对比——87年后的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的船队,共计八十七。他的圣玛利亚号,只有35米长。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出海船只的对比(注释1)

    航海活动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规模越大就越复杂。所以航海人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综合实力的强弱,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当时,明朝的国力显然碾压一众国家。

    传说中的麒麟……是也门特产?

    第五次下西洋时,公公的船队到达了位于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国(Aden),即今天也门共和国的首都亚丁。返抵大明时,郑和向永乐皇帝献上了阿丹国苏丹进贡的“麒麟”,也就是……长颈鹿!

    啥?你说我是麒麟?

    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瑞兽麒麟究竟是何形状,其实古人也不知道。那么人们为何认为长颈鹿就是麒麟呢?这或许是一个心照不宣的小把戏——

    根据郑和随行人员费信留下的记录,麒麟的外国名字是“祖剌法”,源自“徂蜡”。学者们认为,“徂蜡”可能是索马里语“Giri”的发音,而大明使者或朝臣们非常聪明地将“Giri”和“麒麟”对应了起来。

    麒麟出现是太平盛世之兆,可以向百姓表示大明有明君,而且郑和归来刚好赶上迁都大典(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永乐皇帝非常高兴。

    他在奉天殿接见各国使臣并纳贡,群臣纷纷作诗祝贺。

    《瑞应麒麟图》

    不过,也门的史料中提到,苏丹对朝贡要求感到不满,还回信控诉中国使臣的无礼(注释2)。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第六次下西洋带回的麒麟不是进贡的,而是从阿丹国购买的(注释3)。

    除了长颈鹿,船队还用中国特产从阿丹国换回了一颗两钱(约合10克)多重的猫睛石,几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数颗硕大的珍珠,以及许多其他奇珍异宝飞禽走兽。


    03 公公是咖啡世俗化背后的推手?

    机智如你,看到我提到咖啡古国也门,一定意识到,我们终于要进入正题了!

    除了瓷器外,每次远涉重洋公公都带有另一知名中华特产,茶叶。韩怀宗先生说,除了馈赠友邦,郑和使团还大方向也门统治者展示中国的泡茶待客之道,大大推动了茶叶在阿拉伯地区的流行。

    跟咖瓦一样,阿拉伯人喝茶也喜欢伴枣子(注释4)

    前几期我们提到过,公元16世纪之前,知道咖啡的人寥寥无几。也就是说,中国茶叶成为风靡半岛的商品时,阿拉伯人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咖啡还非常陌生。

    此时喝着中国茶的阿拉伯人,可能忍不住开始联想——咖啡是否能跳出医药的桎梏,跟茶叶一样打开日常饮用与待客的商机?

    阿拉伯人从中国茶中得到启发,从而加快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咖啡世俗化的脚步,并不是完全离谱的猜想。人们留意到了咖啡和茶的诸多相似之处

    比如上次我们聊到,古也门的苏非信徒曾使用仿有青花纹路、形似中国茶杯的小杯子喝咖瓦。无独有偶,16世纪土耳其人的咖啡杯,甚至早期的欧洲咖啡杯,基本形制也类似中国传统茶杯(注释5)。

    而西方传统的杯子长这样,形制类似今天的红酒杯:

    相似的不仅是器具,还有泡煮和饮用方法——

    明朝初年,上层社会仍流行元宋时期的“点茶”:将茶叶蒸熟、漂洗、揉搓、压饼、焙干,喝的时候碾磨成粉,放到碗里用滚水冲匀,或者直接撒在沸水锅里,煮成茶汤(注释11)。那个时候,茶是碾碎泡煮“吃”下去的。

    复原唐朝人煮茶喝茶的方法

    眼熟吗?点茶法跟今天咖啡采收、处理、烘焙、磨粉、萃取的过程是不是很相似?

    唐朝人喝茶,还要加盐、姜、桂等调味品。是不是又很眼熟?上回我们聊到,咖啡的前身咖许,泡煮的时候也需要加生姜、肉桂等香料调味

    喝咖许为什么要加生姜和肉桂?在咖许流行之前,阿拉伯人先跟中国人学会了喝茶,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中国人的点茶法影响了阿拉伯人喝咖许的方法呢?

    地点、时间、器具,还有泡煮方法上的巧合——虽然有些天马行空,也许正是中国人以茶会友的文化,由郑和的船队带入阿拉伯,成为了推动咖啡走进千家万户的催化剂。

    如果没有郑和下西洋,咖啡兴起的时机和形态,或许会迥然不同,甚至是否会风靡阿拉伯半岛,还是个未知数。

    你以前也被当药当主食?这么巧!

    收集资料时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咖啡和茶这两大提神饮料的发展轨迹是高度相似的。

    陆羽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药物被神农氏发现,然后逐渐转变为一种饮料的(注释12)。巧合的是,16世纪成为流行饮料前,咖啡也仅仅因药用价值为少数专业人士所知。

    此外,类似古代奥罗莫人混合动物油脂和捣碎的咖啡果作为食物,中国人也有食用茶叶的传统——

    比如湖北恩施的土家族人,有一种叫做“油茶”的传统食物:茶叶炸透后,和盐、胡椒等调味品一起熬煮。人们最初用油茶来治疗湿热导致的疾病,在贫苦的年代甚至代替肉类摆上年三十的餐桌,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一传统。

    这油茶看起来好像酸辣粉…饿了

    从食物、药物开始,不断发展变化,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提神饮品——茶和咖啡的发展轨迹穿越时间空间,在15世纪交错了。

    因为朱元璋体恤民情,下诏废除团茶,明代以来,中国人不再点茶,改以沸水冲茶

    而从唐宋人那里学习泡茶之道的日本人,则将制作繁复、不(相)甚(当)美(难)味(喝)的点茶法保留至今、发扬光大——我们熟悉的抹茶,其实就是“末茶”,意为把茶叶磨成粉。

    自带清新感滤镜的抹茶(注释13)

    今天的超纲知识点

    好了,这次就先聊郑和对咖啡产业的推动中国茶文化对咖啡兴起的影响。今天与咖啡有关的知识点很简单:

    - 郑和下西洋到访三十多个国家,包括阿丹国,即今天也门的亚丁港。馈赠茶叶、展示茶道,船队到访推动了茶叶在阿拉伯地区的流行,而当时阿拉伯人对近在咫尺的咖啡还非常陌生。

    - 十五十六世纪交替之际,咖啡跟随茶的步伐在阿拉伯半岛流行起来。早期咖啡杯形制类似中国茶杯,泡煮方法也跟唐宋明初的点茶法相近——各方面的巧合促使人们猜测,阿拉伯人可能从中国茶中得到启发,从而加快了咖啡的世俗化。


    “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郑和卓越的见识和才干。军功在身,他很早就诞生了海权意识

    南洋指的就是今天的中国南海。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理论,这个想法比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论足足早了500年。

    更厉害的是,郑和还有一流的项目落地能力——负责建造巨型船只,并带领数万人的团队远渡重洋探访充满未知的陌生国度,需要过人的军事、管理、政治才能。放在今天,公公妥妥地是个碾压普通人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

    七下西洋这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笔,离不开公公超群的见识才干;他的个人能力,又离不开他跌宕起伏的个人经历。而这一切,都始于1381年,他十岁时的那个冬天。

    你可能还想看:

    300年来最大的浪漫骗局,是如何出炉的?

    300年来最大浪漫骗局背后,真相是什么?

    扛饿,瞬间加buff,打家劫舍必备圣品 | 你猜猜猜猜猜不到的早期咖啡用法

    原本一起发家致富,我没落了,你却用我的咖啡豆大发横财

    咖啡喝多了会产生幻觉?阿拉伯可乐是如何进化为“致幻剂”的?


    郑和生平及下西洋相关信息整理自《百家讲坛·郑和下西洋》

    和《1405郑和下西洋》

    注释1:https://poseidonsciences.scienceblog.com/tag/zheng-he/

    注释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312375/answer/267971068

    注释3:http://www.guancha.cn/ZouZhenHuan/2018_04_13_453547_1.shtml

    注释4:https://www.mariage.com/idees-de-mariage/mariage-mille-nuits/3

    注释5:http://epaper.ynet.com/html/2017-10/16/content_266013.htm?div=1

    注释6:https://baike.baidu.com/item/明永乐青花压手杯/6807463?fr=aladdin

    注释7:http://www.cathy-hunt.co.uk/oriental-antiques/d/chinese-famile-rose-18th-century-coffee-cup/222341/

    注释8: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Byzantine_-_Chalice_with_Apostles_Venerating_the_Cross_-_Walters_57636_-_Profile.jpg

    注释9: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German_-_Chalice_with_Saints_and_Scenes_from_the_Life_of_Christ_-_Walters_44116.jpg

    注释10: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27595/answer/102480414

    注释11: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注释12:https://baike.baidu.com/item/茶/6227?fr=aladdin

    注释13:http://www.foodtrients.com/news-page/food/rise-natural-coffee-alternative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381年的冬天,那个改变咖啡命运的男人,被大明军队掳到了北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hr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