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雲起居简书电影院每天写1000字
电影《大护法》到底是如何讲故事的?

电影《大护法》到底是如何讲故事的?

作者: 白痴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13:39 被阅读82次

    前两天,写了一篇小文《这个诡异的村镇,是人类荒凉的灵魂》,聊了聊看动画电影《大护法》的感受,我个人对这部影片很是一番吹捧。

    有关注的朋友提出了质疑,认为我对这部影片的描述过于完美、过于夸大,因此我的描述是不客观的,并举出了一系列剧情bug,来说明这部影片的缺点与短板。

    首先,要说明我对电影、对电影技术确实不懂,所谈都是自己的主观,甚至可能和导演的意图根本都不搭边,但这些不影响我个人对这部影片的喜爱,以及我个人自己的观感。

    其次,我个人的观感也仅是侧重于影片世界观的,基本不涉及电影技术、动画创作问题,我个人本来也无意于这些内容。

    当然,对于一部优秀的影片,尤其国产电影,更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来说,人们总是期望它是完美无瑕的。这无可厚非,也恰恰说明了对它某种程度的喜爱与期望。

    根据朋友的意见,我专门拜读了关于这部影片的一些评论,比较普遍的批评看法是:这部影片有一个很好的故事,触及到了一些深层的内容,但是在创作上、剧情上却存在很多问题。

    今天就专门再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主要是看看这部影片的内容能不能立得起来。

    关于这部影片的一些所谓隐喻,可能是其最浅显的地方了,说的也已经很多了,也没什么好谈的。而我个人一直坚持认为,还有更深层的内容表达,是与不是都先按下不表,只要有所感、有所得就好。

    先简单说说知乎上这部影片的高票评论,其他网页上的泛泛而谈就不提及了。李松蔚先生的评论,侧重于社会伦理的角度;《每日人物》李悦的评论,侧重于动画创作的角度;动画学术趴马小褂的评论,侧重于电影制作的角度。

    因为个人关注点的原因,我个人最喜欢李松蔚先生的评论,角度独特且深刻,语言又非常落地,仅仅一句“系统性的坏”,就让人眼前一亮,胜过洋洋洒洒的万语千言。

    综合其他评论来看,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剧本结构混乱;角色太平,没有感情起伏;视听语言不成熟;画面信息量少,视觉表现力单薄;大远景使用过于频繁;低机位大远景带来的远处窥视的隐秘感;空间闭塞感,只有压抑没有兴奋,感觉沉闷和憋屈。

    换句话说就是,观众没有深深沉浸的快感。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让我不得不再进一步反思,我的观影快感到底来自哪里?如果它的故事没有讲好,仅靠一个世界观就能给观众带来快感吗?还是仅仅只是观影人的自我脑补?

    ——关于角色平面、没有起伏

    红蛋是影片当然的主角。有人说,红蛋没有感情、角色最平。为么我却感觉这个角色隐藏了很多汹涌的力量,只是没有喷发出来呢?影片留下了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也是我们一直感兴趣的地方。

    根据影片中间的交代,红蛋有着自己也不明了的天赋力量,他即使找不回太子,也可以选择离开啊,而他却说如果找不到“唯有以死谢罪了”。是京城的国王拿什么控制了他?还是如他所说被“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牵绊了手脚?

    晚上,红蛋坐在一个地方休息时,又睡前反思话痨了一通: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番无奈的感叹来自哪里?后面他被追杀跌落受伤严重时,却来了一句“活着的感觉,这么透彻”,他平时没有感觉到自己活着吗?

    无论是关于“冷冰冰的村庄”的感受,还是关于庖卯的理想杀气太重的劝告,都显示了红蛋历经世事的沧桑,但同时,又让人感觉到他并没有参悟到“心境脱落”。

    他的双眼看透了世事,感受了系统性的冰冷与无奈,比隐婆的洞察更加彻底。隐婆还有愤怒、抗争,而他好像早已经接受了现实、只是随波逐流、玩世不恭、一副无所谓样子的沉浮。——这明明就是深深的失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

    显然,他还有很多隐藏的故事、不堪的往事,而影片却并没有告诉我们,只是把这个悬念留在了不知还能不能有的续集里。也许,他也曾经是翩翩少年,是什么让他变成了现在的肥男?世俗、权力、欲望、自身天赋的能量,甚至背后可能还有让他不得不就范的因素……这一切把他困缚在其中,构成了他难以逃脱的无奈罗网。或者说,即便他能逃脱了这些,他能逃脱自己的心吗?

    而前途光明、万人艳羡的太子,却一心要去搞什么不务正业的人体艺术,这是为什么?深层的原因是什么?一个爱惜自己白嫩的艺术之手的人,一个极度讨厌红蛋跟随护驾的人,最后在差点被宰时又嫌红蛋没有跟紧,让红蛋感觉“让我很不习惯”,甚至歇斯底里地让红蛋杀人。

    最初,这个脑子蒙了猪油的官二代,一门心思要搞“人体艺术”,甚至不惜与他那个万人敬仰的老爹翻脸,他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契机的,影片暂时还没有交代。但是,显然,影片最后屠宰场的戏,他一改往昔的做派,要红蛋替他杀人——他怒了,顾不上他那双细白的艺术之手了。

    有的人不想继承王位,只想搞点自己的幼稚小爱好,这样的人虽然极少,但不是没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那个重孙女,不就是建了个庄园避世生活、侍弄花草吗?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生活方式也就那么几种。有的人就是想躲开纷纷扰扰的社会竞争,不想追逐渔猎什么高大上的名利地位,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

    这有什么不好吗?伤害花花草草了吗?难道这不行吗?是的,有时候就是不行。你以为你可以置身事外,但你随时都可能被周围的关系裹挟着身不由己。逃脱社会竞争,可能还比较容易点,你自己在家里喝点小酒、泡壶香茶、看看杂书、神游月宫会嫦娥,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要逃脱你周围的关系,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安静地做个美男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原来不知道为什么而厌倦宫廷权力场生活的太子,经历了这一切诡异、荒诞、疯狂之后,在看到欧阳鸣的所言所行之后,甚至在朋友被杀、自己差点被杀而无能为力之后,现在应该不厌倦了、应该很想要那个权力吧?

    有影评认为,只有太子和小姜这两个角色,才有人文关怀、喜怒哀乐;如果从太子或者小姜的视角,观众会更容易移情。而我认为,红蛋有着更深的悲凉情怀,他隐藏着一个经历与洞察世事之后的深层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才是他所有行为的最深层动机。而太子和小姜的经历与内在情绪,还太浅太单薄,蓄积不起那些埋伏在最深处的汹涌力量来。而我觉得,这些东西,才是不思凡的野心所在。

    这部影片里,每个有名有姓、甚至个别无名无姓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甚至那个扮神弄鬼的小花生人也有。人小鬼大的欧阳鸣,是暂时的野心欲望代表,自不必说。控制一切、亟待翻盘却翻船的欧阳吉安有,孤独的杀手罗单有,那个性感的神秘女人有,为了偏执理想而奋斗的庖卯也有。

    “第一次杀人,不想随随便便呢。”杀人、杀自己的同类,并不容易,尤其第一次。别说杀人了,我们大部分人就是看到尸体(包括人和动物),都会感觉很不舒服。所以,庖卯在愤怒、激动中,一刀杀掉天天练刀的花生人,而在杀太子时却心里挣扎得很厉害,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

    一个为了“理想”、为了工作而疯狂得不顾一切的人,有什么犹豫的?而前面已经交代了,欧阳吉安说他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稻草”,他自己也在激动中倾吐了他那个偏执理想的理由——长期郁积起来的自卑——“不行,我要杀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怕我。看看你们还要谁敢欺负我,看不起我。”

    有一个演员,在电视剧中扮演了一个很坏的人,而现实中在微博上都快被人骂出翔来了。你还认为会有乌托邦吗?这个世界上,还有精英在有组织地恋童,还有人在有组织地贩奴。欧阳吉安说:“这个地方是个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在论文《不一致的达成》里说:“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二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人们是可以妥协的,但是在这种“不一致的达成”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理性,一是真诚。在一个牛津精英和商场精英兄弟俩的大家庭里,关于政治等话题的立场鲜明对立,这是为什么?他们自然是理性的,就因为要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不能真诚。背后只不过是活生生的人性罢了。人性的极端所在,不能妥协,只有疯狂。

    ——关于剧情的逻辑性。

    上面解读角色时,顺便说到了一些剧情逻辑性。影片在最后选取了屠宰场这个场景,让各路角色走到了一起,对前面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个并不完善的总交代。这个“不完善”之处,是诟病最多之处。而之所以“不完善”,是因为故事并没有完结。

    至于说电影让各路人物“巧合”在屠宰场,是都合。最多算是太子与欧阳吉安在这里巧合,那也是欧阳吉安先在这里交代事情,而太子在找红蛋时冒冒失失闯到这里的。后面的人物,小姜、红蛋都是找太子而来的,而神秘罗单是追着红蛋而来的。

    欧阳吉安雇佣罗单,罗单、神秘女人、红蛋的来历,可能是有着某种未知关联的。而罗单、红蛋,一定是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经历的。而电影没有交代,只是在最后的屠宰场冲突中,才显露了一点点端倪——在未来的剧情中,他们的来历一定会汇集到一起的。

    正如李松蔚先生在评论里,若隐若现地透露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社会伦理关怀,红蛋以及其他角色,包括那远在京城的国王,恐怕也都有着各自的恐惧与困缚,而从一开始就到处挂着画像的假神仙欧阳吉安,也不过只是一个自我束缚的小角色罢了。

    至于行法者叛变这一情节,有人认为很突兀。我却觉得挺自然的。这些人只是表现得、看起来麻木而已,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所有的一切,他们早早都看在眼里。那些监视、举报、麻木观看行刑……他们知道活着与躲避危险的现实生存逻辑。

    他们不说话,是因为不敢说话,害怕被人监视和举报;而他们自己也是在被恐惧绑架下,监视和举报别人的,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生活在白色恐怖中,就像那两个偷偷见面的花生人一样,他们都知道这很危险,他们的心理机制也很清楚:躲避危险,活下去。

    当隐婆拆解开所有表面的幻象并且公开对抗之后,同时又在红蛋大闹花生村之后,顿时有了“生不如死”之感,星星之火只需要“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难道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对于主角动机站不住脚的问题,我更认为是隐藏得很深、还没有完全揭示的深层动机——从影片一开始一直都有的动机——红蛋明明有着自己的天赋能量,却并没有因此而去追随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反而却为此而苦恼,生活得一副心绪没落的模样。背后到底埋伏着什么动机?

    红蛋与太子在陷阱的一番争吵,红蛋应该知道这是一个陷阱——有太多反常,而争吵是为了发泄还是为了吸引对方注意力?还是两者都有?在屠宰场里,他又对并不认识的神秘罗单,来了一番“激情演讲”,是对神秘罗单变态行为的解释?还是为后面剧情埋下的伏笔?亦或是经历重重压力、无奈之后自己纯粹的心绪发泄?这些和主角的动机有没有联系?

    个人认为,影片剧情没什么问题,只是由于想要表现的内容太多太杂,是揉碎了拼接起来的,有些原因与动机,或者需要从前面去抓取,或者需要等待后面来解释,或者需要观众自己脑补,因此给人的感觉好像杂乱、突兀。至于那些内容表现得怎么样,见仁见智吧。

    ——影片其他和总评。

    如果把它与诺兰、与宫崎骏相比较来看,其实是不公平的,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政策的问题。首先,不思凡没有两位前辈的丰富经验;其次,相比宫崎骏对于动画的精益求精,以及剧情的无缝衔接,可能还是差了火候;三是,也没有了两位前人所处的环境。

    李劼说,《红楼梦》是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而《大护法》却企图构建一个宏大、完整、深刻的人类世界观,试图去探讨一些背后的深层的密码。而那些却是不知多少代文化精英们,以皓首穷经的苦力心血,也暂时还未完成的任务。

    所以,《大护法》最重要的问题所在,就是这样一部动画电影,哪怕一个连三系列,恐怕很难撑起不思凡的野心,他想表达的东西太深太多,力有不逮,在所难免。更何况,制作团队还需要锤炼,名气不大的不思凡也还面临很多风险。但是,这部影片仍然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世界、重新审视了自己。就这一点而言,它是非常成功的。

    虽然,我们无限期待《大护法》的续作;但是,正如不思凡本人的担心一样,能不能有、会不会有,还存在很多未知数;也正如以前某个导演的担心一样,当你以为是开始时,可能却是一个终点。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我们重新梳理了《大护法》的剧情之后,我们也要说,这个故事也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用更洗练的手法,最大限度地释放信息,从而压缩、精炼剧情,这样可以在一部影片里,用2个多小时甚至3个小时的时间,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填完所有的坑、表达出所有的心理情绪、释放出郁积的力量,而不是需要续作。当然,不可避免的是,需要牺牲一些细节;或者说,需要导演有更强的“以小见大”的驾驭力。

    这样子,剧情的完成度会更高,带给观众的感觉会更爽。当然,风险也是不可测的。要么,一炮而红,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要么,胎死腹中,只能在网络的隐秘空间里游荡。而当前被阉割了很多内容的剧情,不失为一种风险可控的选择。

    如果说“一味追求主题的深度没有意义”,其无意义之处在于“一味”,并不是说“追求深度”没有意义。其被诟病之处,总起来说就是,大家认为创作者只顾着“一味”追求深度,而忘了电影创作、动画创作的本身技术性了。

    对于盼国产好片如饥似渴的观众来说,期待完美无可非议。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算是殷切的激励和期盼。毕竟,去年的《驴得水》,个人认为也是“年度最佳”,豆瓣评分也只是8.3而已。网络评分只是一个借鉴,大数据也需要各方面的综合解读。

    总之,《大护法》算得上是当前阶段的一部“现象级”动画影片,全方位地展现了当前中国电影、中国观众和创作氛围的总体情况。

    总之,《大护法》未能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可能最多只能算是电影分级的里程碑,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部影片算是不思凡创作路途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大护法》到底是如何讲故事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tp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