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7·24主题
体谅丨高敏感与钝感力(7)

体谅丨高敏感与钝感力(7)

作者: 百卉含英2024 | 来源:发表于2023-10-06 11:31 被阅读0次

当我看到本期关于“体谅”的主题时,便想起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诚然,体谅他人,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但我认为先学会体谅自己,与自己友好相处,才知道如何更好地体谅别人,理解体谅的意义。

最近,我阅读了伊米•诺的书,《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因为之前我也阅读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作者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更容易让我们身心愉悦,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现在为什么又说敏感是天赋呢?

1.高敏感的人的一些行为特征

高敏感的人有深刻的共情能力和感知力,会吸收别人的精神和情感,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捕捉到微妙的情绪,会让他们在人群中和社交场中感到精疲力尽。在小的时候,当他们看到他人或者动物受伤时,他们就会感觉到这些伤害,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能看到很多人注意不到的表象之外的东西,会有某种预感,可以感知别人的心理世界。

除此之外,敏感的人还容易受到身体层面的影响。比如,噪音浓烈的气味,让他们无法消化。这些感觉会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因此他们经常会产生过敏、消化不良、心律失调、频繁头痛等问题。

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些比较简单,从身体层面可以看到的特征,我好像都有。不等不承认,我也是一个高敏感的人,所以更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2.控制情绪

情绪强烈,并不意味着情绪不稳定。但是若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高敏感人可能会被每天不断出现的复杂情绪所淹没。

高敏感的人一直认为需要控制或者掌控制的情绪,他们四处寻找压制愤怒的策略,帮减少焦虑的方法,但结果使他们要么变得麻木和游离,要么不断与自己的思想情绪做斗争,很难找到一个平静的中间状态。

其实,情绪敏感的人,并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感觉良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心理医生意识到,痛苦不是来自于情绪中痛苦的体验本身,而是我们想要避免他们所做的尝试。与其试图让不愉快的感觉消失,不如通过学习,与情绪友好相处,来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学会接受情绪流动,并与他们成为朋友,比不断与情绪进行拉锯战可持续得多。

3.如何与情绪相处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谁,比情绪本身更重要,这将防止我们被情绪所吞噬。

我们不必与情绪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体,我们是要注意到那些情绪,并将其提取出来、观察并见证的人。他们不会定义我们,也不会束缚或者是拴住我们,我们需要和情绪保持健康的距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当下一次情绪来临时,试着和下面的说法:

“我注意到了愤怒的情绪,我看到恐惧正向我走来,我能感觉到羞耻,正在我的身体里,要将我淹没。”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感受身体来了解情绪如何在身体中运作。这将帮助我们保持参与度,却不至于与情绪融合。为了提醒自己某种情绪存在的短暂性,我们需要学会注意它的流动。当某种情绪穿过你的身体,你可以 问自己: “他在我的身体的什么地方产生感觉?”如果有某种感觉,试着去关注这种感觉,而不去改变它,最后与这种情绪对话。

这些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来送信的信使,来告诉我们一些希望我们知道的事情,或者是促使我们采取一些行动。比如愤怒是在告诉你,有人越过了你的边界;焦虑是在提醒你,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并督促你采取行动;悲伤是要帮助你卸下盔甲,让你重新触摸到自己温柔的心。

我们或许不欢迎这些信使,但我们可以尊重他们,当一种情绪或者感受出现时,放慢你的呼吸,腾出一些空间开始与他对话,你可以问他们以下问题:

“你是想告诉我忽略了什么吗?过去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我克服的吗?你是不是告诉我未来我需要做些什么?”

做完这些,你就可以感谢情绪送来的消息,并且放下情绪本身。由于这个情绪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所以他就会毫无抵抗地离你而去。

高敏感人大多数时候需要面对毫无由来的小情绪,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疏通情绪。

阅读之后,让我明白,一个人,无论你是敏感,还是钝感,或者是具备更多色彩丰富的性格特征,都是由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决定的,不能去简单地定义好与坏。只要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它们都是属于我们的最独特、合适的存在。

学会理解自己,体谅自己,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才知道如何体谅更好地体谅别人。

相关文章

  • 人到中年,钝感一点

    因为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有了“钝感力”一说。何为“钝感力”呢?钝感,与敏感、敏锐相对,就是不为琐事动摇、不为他...

  •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钝感力。” 我们常常被教导,要做一个心思细腻而敏感的人。而钝感与敏感相对,在《钝感力》...

  • 钝感力

    敏感力聚齐小,钝感力舍其大;敏感力取其精,钝感力弃其杂。刻意训练出来的钝感力是更高层级的能力,那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格...

  • 敏感力与钝感力

    请用好您的敏感力。 将平凡的小事变成一个人的远方,这是多么让人愉悦的事。 王国维先生评词,有“句秀、骨秀、神秀”之...

  • 《钝感力》

    如题,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与敏感相对,面对外界的刺激,迟钝,耐受力强,不为所动。 曾发自内心地对先...

  • 【0416读书感悟】3304-晓阳

    《钝感力》渡边淳一著 许多时候,钝感比敏感更加有益。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肯定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因...

  • 5.27 钝感力分享

    个人偏敏感的人,容易暴躁,焦虑。 《钝感力》:“迟钝”的能力。 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是非常必要的。...

  • 人应当有一点钝感力

    人要精明,但也应当有一点钝感力。 钝感力,就是对外界的反应不敏感。并非真不敏感,而是不过于敏感,有些人有些事心中有...

  • 投资中的钝感力

    前段时间读到渡边淳一提出的“钝感力”,感觉很有意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所谓的“钝感”,是与敏感相对的;所谓的“钝...

  • 家里拌嘴,仅仅因为不容置疑自己的话

    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著作《钝感力》一书中所提出来的。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谅丨高敏感与钝感力(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ip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