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本期关于“体谅”的主题时,便想起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诚然,体谅他人,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但我认为先学会体谅自己,与自己友好相处,才知道如何更好地体谅别人,理解体谅的意义。
最近,我阅读了伊米•诺的书,《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因为之前我也阅读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作者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更容易让我们身心愉悦,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现在为什么又说敏感是天赋呢?
1.高敏感的人的一些行为特征
高敏感的人有深刻的共情能力和感知力,会吸收别人的精神和情感,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捕捉到微妙的情绪,会让他们在人群中和社交场中感到精疲力尽。在小的时候,当他们看到他人或者动物受伤时,他们就会感觉到这些伤害,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能看到很多人注意不到的表象之外的东西,会有某种预感,可以感知别人的心理世界。
除此之外,敏感的人还容易受到身体层面的影响。比如,噪音浓烈的气味,让他们无法消化。这些感觉会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因此他们经常会产生过敏、消化不良、心律失调、频繁头痛等问题。
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些比较简单,从身体层面可以看到的特征,我好像都有。不等不承认,我也是一个高敏感的人,所以更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2.控制情绪
情绪强烈,并不意味着情绪不稳定。但是若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高敏感人可能会被每天不断出现的复杂情绪所淹没。
高敏感的人一直认为需要控制或者掌控制的情绪,他们四处寻找压制愤怒的策略,帮减少焦虑的方法,但结果使他们要么变得麻木和游离,要么不断与自己的思想情绪做斗争,很难找到一个平静的中间状态。
其实,情绪敏感的人,并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感觉良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心理医生意识到,痛苦不是来自于情绪中痛苦的体验本身,而是我们想要避免他们所做的尝试。与其试图让不愉快的感觉消失,不如通过学习,与情绪友好相处,来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学会接受情绪流动,并与他们成为朋友,比不断与情绪进行拉锯战可持续得多。
3.如何与情绪相处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谁,比情绪本身更重要,这将防止我们被情绪所吞噬。
我们不必与情绪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体,我们是要注意到那些情绪,并将其提取出来、观察并见证的人。他们不会定义我们,也不会束缚或者是拴住我们,我们需要和情绪保持健康的距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当下一次情绪来临时,试着和下面的说法:
“我注意到了愤怒的情绪,我看到恐惧正向我走来,我能感觉到羞耻,正在我的身体里,要将我淹没。”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感受身体来了解情绪如何在身体中运作。这将帮助我们保持参与度,却不至于与情绪融合。为了提醒自己某种情绪存在的短暂性,我们需要学会注意它的流动。当某种情绪穿过你的身体,你可以 问自己: “他在我的身体的什么地方产生感觉?”如果有某种感觉,试着去关注这种感觉,而不去改变它,最后与这种情绪对话。
这些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来送信的信使,来告诉我们一些希望我们知道的事情,或者是促使我们采取一些行动。比如愤怒是在告诉你,有人越过了你的边界;焦虑是在提醒你,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并督促你采取行动;悲伤是要帮助你卸下盔甲,让你重新触摸到自己温柔的心。
我们或许不欢迎这些信使,但我们可以尊重他们,当一种情绪或者感受出现时,放慢你的呼吸,腾出一些空间开始与他对话,你可以问他们以下问题:
“你是想告诉我忽略了什么吗?过去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我克服的吗?你是不是告诉我未来我需要做些什么?”
做完这些,你就可以感谢情绪送来的消息,并且放下情绪本身。由于这个情绪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所以他就会毫无抵抗地离你而去。
高敏感人大多数时候需要面对毫无由来的小情绪,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疏通情绪。
阅读之后,让我明白,一个人,无论你是敏感,还是钝感,或者是具备更多色彩丰富的性格特征,都是由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决定的,不能去简单地定义好与坏。只要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它们都是属于我们的最独特、合适的存在。
学会理解自己,体谅自己,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才知道如何体谅更好地体谅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