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赴乌镇。这次去,除了与女友相约,更想再次看一看,走一走电视剧《似水年华》里的那些拍摄场景,感受一下这个唯美爱情故事里的乌镇。
在东栅看到了英和文走过的逢源双桥。一座桥,分两边,一棵修剪整齐的小树立于桥头中央,与古朴木桥相映成趣。
听到导游给前来的游客讲:双桥一体,走左边会升官,走右边会发财。
升官发财虽是大多人愿望所在,但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谈升官发财,听着总有种辜负这座拥有浪漫情怀的木桥之感。
毕竟在我心里,这座桥,因了《似水年华》已经赋予它爱的寓意。
漫步至染布坊,便想起剧中默默嫂子在这里劳作的场景。
那一条条长长的蓝白印花布从高挑着的竹杆上倾泄而下,像一道道蓝色的瀑布从天而降,蔚为壮观。
秋风起,布匹随风飘扬,轻柔的飘在脸上,铺在身上。
用手轻轻触摸它细腻的质感,抬头随着满眼的蓝飘荡游走,恍惚间自己在这一条条古典素雅蓝花布的引领下穿越至远古时代。
我就是这家染布坊的勤劳姑娘,在晾场上用心用情的从织布到染布再到高高晾晒,每一步骤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做的快乐又充实。
那染布坊就是我的家,亲切、温暖,充满祥和的生活气息。
酒糟坊里酒香四溢,一个个厚重的褐色酒缸大小一致,紧密排列在一起。
剧中默默哥哥将默默出生那天父亲存放在这里的女儿红拿出来给文喝,想借此促成她俩的终身大事。
好在兜兜转转,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一起。
想起文与英分别的那夜,两人在这里搬出一坛酒,名曰“醉生梦死”。
那一晚,他俩想要一醉方休,忘却过往。却终究没有醉生梦死,更无法相忘于江湖。
以后的以后,一个依然守在乌镇修书、结婚、生子,老有所依;一个身在台北度过余生。
从此遥遥相望,终不能相守,空留一个爱情故事在乌镇流传。
晴耕书读图书馆是我第二次转东栅的时候特意找到的。这里是剧中最重要的根据地,是文和齐叔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齐叔常坐的躺椅,文在图书馆里修书用的桌子和椅子,都用红色条带围了起来,游客只能远远观望。
室内右侧,看到了那一排排的书架,道具书还在。文与英初遇,在抽出一本书时的那排书架前四目相对,那个镜头成为经典。
文住的二层小楼也自楼梯处被挡了起来,无法上去参观,楼上现在是何情景只能凭借想像了。
院子外面墙上看到了熟悉的邮筒,这样的邮筒在东栅随处可见。
游客将明信片投进去便会有邮差来取走帮忙寄出。
站在邮筒旁,剧中文与英往邮筒寄信的桥段立马浮现脑海,那封始终未拆开的信成为文与英无法言说的爱与痛。
还有杭白菊,乌镇的特产。剧中默默手捧用纸包的杭白菊,不小心散落在桥上,菊花随风轻柔吹入河中。
落花随波飘零,那镜头很美,更是一种爱而不能的凄美。
在乌镇的小大摊位上见到了杭白菊,它们被装进了各式各样的瓶子或袋子里,价格也参差不齐。
执意买了两桶杭白菊,是一种纪念,纪念那个爱情故事,纪念我又来到乌镇,来追寻一份美丽的感受。
如同英来追寻心底那个也许永远无法在一起的人。我的手中除了杭白菊,还有粉玫瑰,拈花一笑,泯了千愁,心底顿时释然。
乌镇的桥随处可见,据说这里是所有古镇中桥最多的地方。
走过一座又一座小桥,在桥上拍过一处又一处风景。拍了白天的繁华,拍了夜间的宁静,也拍了点点灯光下的那一河星子。
这些个场景熟悉亲切,是在剧中看过太多次?还是在梦里曾经见过?已无从知道。
这一次,我是追梦而来,也是追忆似水年华而来。睡在东栅民宿的那个夜晚,居然梦到《红楼梦》里面的片段。
醒来默然失笑,真是梦中有梦啊,亦真亦假,难以分辨。
这样的追忆很浪漫。乌镇里的梦,带着似水年华的气息,带着枕边粉玫瑰的香。
来过,便不曾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