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这部小说时,那时看时只觉得好玩。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个弟子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西天取得了真经,很为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但当我看了钱文忠先生所著的《玄奘西游记》一书,阅后感触就更多了。书中星云法师在序言中讲到,玄奘法师以二十六岁青壮之龄到印度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学僧。他途经八百里沙河,历七十余国,经十七年后学成归国,取回佛经数千卷,翻译成中文者有千余卷,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在《玄奘西游记》一书中,文忠先生以详实的史实记载,曲折的历史故事,深厚的佛学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玄奘法师那种在九死一生中却不畏艰辛、百折不饶、追求佛学的精神。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印度取经呢?我想最关键是玄奘法师对佛学坚定的信仰与不懈的追求,使他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和毅力,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使人的潜能得到了迸发,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实现了取经的愿望。
玄奘法师如此,常人的信仰能否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呢?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过不少宗教界信徒。有时随着交往的加深,宗教界信徒身上的所表现的事件令人大为吃惊。在佛教信徒中,不少年龄在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居然能把260个字的《心经》背得滚瓜烂熟。有的更为厉害的是居然能把五六千字的《金刚经》等其他经背下来,太叫人不可思议了。问她们是如何背下来,回答说,她们把每个字用熟悉的东西标出来,一段一段慢慢背下来,如“如是我闻”就用箕箩、柿子等标记。背一部《金刚经》需要几年的时间,听后令我大为汗颜。而一些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居然每年都要把上百万字的《圣经》看上一遍,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少要在一二个小时以上。是什么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完成常人很难完成的事件呢?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它使人体内的潜能如酵母一样,不断激活,使生命更加充满了激情。
宗教信仰让人产生了巨大毅力,让常人做到了许多难以做到、难以想象的事。而在西方强调个人奋斗的价值体系下,道德理想与目标同样给人以强大力量,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世界上爬得最“高”的盲人》。英国有位叫布罗迪的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后来布罗迪老师通过报社把作文簿寄给了那些同学们,看看他们是否实现了五十年前的梦想。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叫戴维小盲童的作文本没人来要。就在他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的时候,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基特的一封信。他在信里说,那个叫戴维的小盲童就是我。信中说,“感谢您还保存着我们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实现了那个梦想”。这个小盲童布伦基特1987当选英国下院议员;1997年,49岁时任教育大臣;54岁当上英国内政大臣。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盲人能成为英国的内政大臣其中所经历的艰辛。是什么力量在一直激励着他前行呢?那就是心中不灭的道德理想和价值目标。
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同样有许多故事印证了信仰产生了巨大的毅力,正如前文曾提到的红军长征。四路红军历时两年,超过16.6万红军官兵牺牲或失散在这条征途中,“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聂荣臻元帅生前回忆,长征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人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那么是什么在鼓舞着他们产生坚强的毅力呢?聂帅当时曾问过许多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回答:“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正是这么一种坚定的信仰,使红军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了无数的困难,鼓舞着他们前进。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的近三十年间,李大钊、方志敏等多少仁人志士,心怀坚定信仰,有着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与敌人抗争。“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恽代英在《论信仰》中写道:“信仰之引人向上,固不可诬之事。且其功用能使怯者勇,弱者强,散漫者精进,躁乱者恬静,历史所载,其伟大之成绩,不可历数,令人震眩之以为不可扬弃盖亦非偶然也。惟信仰固有如此之功用,而信仰外,尚不乏有此同一之功用者。”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后,无论是道德信仰、政治信仰或是宗教信仰,人生中就会有强烈的目标和责任。让信仰引领人生前行,让生命迸发中绚烂的光华,我想这也许是信仰的魅力之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