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光又匆匆过去了两年。
两年里,我依然被读书所困扰,看着大牛们一年上百本、甚至几百本的阅读量,再对比自己可怜的几本、十几本,心中充满了焦虑与惶恐。
更何况,这少的可怜的书,也还没有基本真正算得上读懂了,似乎也没有什么收获。于是,无奈之下,再一次拿起【如何阅读一本书】,再一次认真翻看了一遍,总算小有所获。
而这一次,我不想分析这本书本身,只想分享一点读后的体验。
02
最大的痛点,终其一生,避免成为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半瓶醋"。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前者的无知,是因为无法阅读;后者的无知,却是因为读错了很多书。
读了还不如不读是多么痛的领悟,可以此观之,我不正是虽然读书不多,却完全没读通,没有用的书呆子么?读错了多少书,我不知道;但用错误的态度、错误的方法读书却真真切切。
可要避免成为这样的"半瓶醋",就是要克服以为读的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认识,就是要克服意淫式被动学习的误区,成为一个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者。
这中间,首先要端正自己的阅读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书,还是为求得理解而读书。
如果是后者,"思考"应当贯穿阅读的始终,努力成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
03
回过头来,所谓阅读,其实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场无声的对话。而根据对话情况的不同,又分成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谈话的准备阶段,先试一试音,先听作者说几句,读者看看自己能不能听得懂。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听作者总体上说一说,整体上想表达什么意思,大概准备怎么说。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认真听作者说一说,一遍没有听清,就再多听几遍,追求最大程度的理解。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读者确定一个话题,组织一群作者一来讨论交流。
前三个层次,都是作者是主体,读者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作者,努力听懂作者的话,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最后一个层次,权力反转,读者是主体,针对自己提出的主题,让一群跨越时空的作者来服务自己,提供自己想要寻找的答案。
04
如果读书仅仅停留在前两个层次,读与不读区别不大,甚至读了还不如不读,因为以为有知比承认无知更加可怕。
只有到达分析阅读的层次,才算真正听懂作者说了什么,才有可能让自己有所收获,才算得上真正的阅读。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大抵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作者大体上在说什么?
搞清楚是在吹牛,摆一些玄龙门阵;还是在认认真真说一个实用性话题。
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话题;并快速的将所说的骨架找出来。
第二步,详细倾听作者说了什么具体内容?具体又是如何说的?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找出作者所说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子;以及围绕关键找出相关的内容,达到能够重新架构、重新阐述的地步。
在此基础上,确定哪些是作者解决了问题,哪些没有解决,哪些解决不了。
第三步,读者提问时间,这是真实的吗?对我有意义吗?
虽然是隔空提问,但是也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听完了、听懂了,告诫自己不要争强好胜、阐明观点即可,提醒自己是为了求得真知、而不是发泄个人观点。
在此基础上,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论证不合逻辑、分析与理由不完整四个角度加以评判,获得真知。
05
对作者品头论足决不是读书人的初衷,化被动为主动,组织一群作者研究解决问题乃善莫大焉。
而这,也正是主题阅读的魅力所在。
作为组织者的读者,开好一个讨论会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程序,更需要智慧。
开会之前,首先要清晰而准确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主题是什么?其次,要从不同时空中找出与会代表,难度在于哪些为数不多、但完全有用的人。
正式开会了,可以参考五个小步骤。
第一,聚焦主题。我不关心你在自己的领域有多牛,我也不想全面深刻的了解你,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主题你知道多少。
第二,统一言语。我不管你来自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的印度,我只要求你们都用我的语言共同交流。
第三,厘清问题。依据主题,列出一些问题,并排好秩序。然后请大家一一作答,允许你保持沉默,但不允许你打胡乱说。
第四,界定议题。找出那些大家都积极讨论的问题,作为议题,分门别类,排好秩序。
第五,集中讨论。请大家火力全开,让真理越辩越明,让问题在交锋中解决。
在具体组织过程中,组织者最重要的是要始终聚焦主题,避免跑偏;要始终保持中立,避免预设立场。
06
当然,阅读也是一种技能,知道不等于做到,需要反反复复的刻意练习。就这本书本身而言,只是读第二遍的认识。
与阅读的具体方法比较起来,击穿我的还是那么一句话,"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半瓶醋",愿你我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