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背后的烦恼

作者: 4dd4c5e6f348 | 来源:发表于2016-05-27 10:22 被阅读285次

    看到了某人的博客说自己当年特别痛苦,像“黛玉葬花”一样,伤春悲秋,泪洒残红。然后我就想,大家总是记住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或‘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切,可又有谁深究过这种苦楚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是只简单地附庸风雅,惺惺作态?

    先从黛玉葬花的原因说起,那日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恰逢看门的晴雯心情不好,没有去好好开门,黛玉便心生狐疑,感身世凄凉,自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又想到自己与宝玉之间的情感风雨飘摇,前途未卜,便心生无限惆怅,却又无法倾诉,进而才带着花锄,花篮,有了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千古绝唱。仔细分析,便知道,林黛玉这份苦恼诱于丫头的一个白眼,一句冷落,实则还是与自己的性格和身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在大家效仿黛玉葬花这种悲切境遇时也应该想一下自己在思想上是不是真有林黛玉这般敏感细腻。

    在描写林黛玉出场时,最传神的一句莫过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道出了林黛玉最大的特点就是缜密多疑,体弱忧郁。且不说她天生的孱弱体质,今天我只想好好说一下,林黛玉多的这一窍到底怎么影响了她的一生。林黛玉天资聪颖,自幼又家教甚好,饱读诗书,自然是才华横溢,蕙质兰心,为大观园之翘楚,再加之孤标傲世的性格,娇花照水的容貌,终成就了她曲高和寡,旷世独立,孤独落寞的境遇。她的那份聪慧用在诗书文章上自然是如虎添翼,诗魁当之无愧;可同时人又是复杂的,她难免在生活细节,待人处事中也会于一草一木,蛛丝马迹中都处处留神,借题发挥,浮想联翩。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核能用于发电,功效巨大,但若用于攻击也同样是毁灭性的。林黛玉的这份聪明也是这样,在大观园里她处处留心,事事在意,所以什么事情都看的透彻,而自己却又天生多愁善感,所以总会触景伤情,心有戚戚。无限发散的思维催化点滴的裂变,把事实洞察的入木三分,昭然若揭。你说她能不痛苦吗?因为她根本做不到难得糊涂。这份聪颖像是把双刃剑,她也能看到贾府入不敷出,呼啦啦如大厦之将倾,只可惜她不是王熙凤,甚至连贾探春都不是,丝毫不爱过问管家理财;她也能看到人心叵测,园子里上下各怀鬼胎,只可惜她不是薛宝钗,不喜欢在待人接物时处处隐忍,事事圆滑;谁让她是林黛玉呢,心里想的永远是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浪漫,一点儿都不懂得八面玲珑。就这样,一步一步,越陷越深,细枝末节到了她那里,都被她解析个里儿朝外,底儿朝天,秋毫不爽,最终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文末我只想说,黛玉藏花的苦不是谁能说有就有的,因为大抵都没有那个细腻的心思去慨叹个中无限,牵强附会有时略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嫌。

    黛玉葬花背后的烦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黛玉葬花背后的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ox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