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都不是一般人,毕竟一国只能产出一位。就看三国时期,有生不逢时如刘协,有平凡庸碌的刘禅,有“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曹髦,也有吴末帝,孙皓,字元宗。
孙策之风
孙皓是孙和的儿子,孙权的孙子,孙权很宠爱这个孙子,所以又给孙皓起了个名字,“彭祖”,字皓宗。“二宫之争”中,鲁王孙霸被赐死,太子孙和被废,随后被权臣孙峻赐死,因此孙皓年少丧父,是母亲何姬一手把他拉扯大的。
264年,孙皓23岁,吴景帝孙休去世。本来孙休是有儿子的,但是263年蜀国灭亡,再加上交阯叛乱,面对这么动荡不安的局势,大臣们就想找个年长的君主。这时候万彧就站出来推荐孙皓,“孙皓才识过人,英明果断,有当年孙策的风采”。
万彧的推荐还不是一次两次,他的坚持最终打动了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这俩人找皇太后一合计,就决定是你了,孙皓!就这样孙皓登基了,刚上台的孙皓表现得很贤明,开仓赈粮,抚恤百姓,还下嫁宫女,一时间百姓们都觉得遇到了明主。
非黑即白?
然而好景不长,孙皓又展现出他的另一面,性情残暴,又好酒色。有迎立之功的濮阳兴、张布因为心存不满,被人打了小报告,孙皓就直接诛杀了这俩位。魏国派来派来劝降的使者徐绍,本来徐绍都圆满完成任务回程了,孙皓一言不合又把徐绍找回来杀了。
同年,孙皓还干掉了孙休的妻子以及2个儿子,显然孙皓对于“二宫之争”中渔翁得利的孙休是有意见的。此外孙皓还大兴土木,让2000石官位一下的官员都去干活,不是为百姓做事,而是替孙皓砍树,就这样损耗了亿万级别的钱财,也导致国力严重衰退。
有个逻辑叫亡国之君必须残暴,比如《三国志》中曹髦的记载,要不是裴松之的注解,后人也只会觉得曹髦是个残暴之君。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孙皓身上,晋国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自然是不遗余力的黑曹髦、孙皓,刘禅就不必说了,平常人一个。
但孙皓可不是个无道昏君,他虽然残暴,但却将散落在权臣手中的权力再度集中。还重用荆州士人,并且多次组织北伐,至少说明孙皓有颗进取心,确实像孙策那样杀伐果断。孙皓的刑法是很严酷,但也整治了违法乱纪之人,只是手段比较酷烈。
要说孙皓最大的问题是损耗国力,同样的问题在曹叡身上也有,两人都是大兴土木,后宫佳丽无数,孙皓更厉害点,他还听信相士的话,说迁都就迁都...
才思敏捷
280年,晋国伐吴,王濬楼船下益州,杜预一路势如破竹,孙皓献城投降,自此三国归晋。孙皓作为亡国之君,显然要被安置在洛阳,还要被司马炎调戏。就像当初司马昭调戏刘禅一样,刘禅是回答了“此间乐,不思蜀”。
到司马炎这,他先对孙皓说“我给你留的位置已经有些时候了”,孙皓直接顶回去了“我在南方,也给陛下留了同样的位置哟”。司马炎还要求孙皓给他唱个小曲儿听听,孙皓也是才思敏捷,当场做了首“尔汝歌”,整首诗就四句,每句都带一个“汝”字,这是对别人的不敬,也是孙皓对司马炎的反抗。
当贾充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凿目、剥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直接嘲讽了贾充“对弑杀主君的臣子、奸险小人就用这种刑罚”,毕竟是贾充指使人当众弑杀的曹髦。顺便,孙皓所谓的“凿目、剥皮”,也有李仁为他澄清,纯属“亡国之君”这种称号带来的负面效应。后来的符生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也有隐士赵逸为他正名。
对了,孙皓的书法水平还和曹操齐名,“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在《书断》中被列为第三等。至于结局,虽然晋国要用刘禅、孙皓“立牌坊”,但刘禅、孙皓都是绝后的,再看看曹丕对刘协的处理,高下立判。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