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人,也就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但在曹操第一次请他出山的时候,他却以曹操是太监后代为由,装病拒绝跟随曹操。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废除三公职务,自任为丞相,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且还对派去的使者命令道:"若复盘桓,便收之。"
跟当官比起来,司马懿当然不愿意成为阶下囚,便正式出山为曹操效力。
关于司马懿出山,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的从弟曹洪刚开始想让司马懿辅佐他,结果司马懿根本不想与曹洪有什么来往,就假装生病还拄起了拐。
曹洪很生气,就去跟曹操打了司马懿的小报告,曹操亲自征召司马懿,司马懿只好扔了拐杖出山。
不管哪一种说法,司马懿都是曹家人喜欢的香饽饽,可见这缘分实在是割舍不断。
司马懿到任后,曹操命他跟随次子曹丕左右,迁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主簿等职务。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认为他下一步还要攻取汉中,所谓“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就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割据汉中的师君张鲁,司马懿随军,参谋左右。
张鲁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经过几次挫败之后,就投降了,曹操顺利占领汉中。
在庆功宴上,司马懿对曹操说道:”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
司马懿认为,刘备是连哄带骗拿下益州牧刘璋的,蜀人还没彻底归附,他就又兴兵跟孙权争夺江陵,这个时候如果曹操在汉中陈兵,进而威逼,就可以拿下益州了。
司马懿说得唾沫横飞,曹操却哈哈一笑,拒绝了:"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曹操觉得人要知足,就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
悦史君认为,司马懿的计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从刘备知道消息后,迅速跟孙权和解,平分荆州,还派人去接应张鲁来看,曹操继续攻打益州,胜算难断。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率军征讨孙权,司马懿继续跟随,曹军又取得了胜利。
孙权为了伺机收回荆州,派人拜访曹操,请求归降,奉上奏表称臣,并说这是天命所归。
曹操明白孙权的心思,对左右说道:”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曹操不肯称帝,认为孙权不怀好意,司马懿却站出来说了一番道理:”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司马懿认为,汉朝国运快终结了,曹操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孙权称臣正印证这一点,先秦时期就有先例了。
司马懿这是赤裸裸地支持曹操称帝了,曹操器重他,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