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这本书,一本语录体的著作,一直作为儒家最高的经典之一用来教育每一代人,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想就是对孔子这个人,圣之时者,因时而变,在过去的课堂中,我们学习的是康熙所说的素王,时代师表,在历史课上,孔子代表的是西周没落封建阶级一套,尊崇周礼,时者时者,就是随机而变的人,孔子一开始提出有教无类,又提出因材施教,这是一种改变也是一种创新,并不前后矛盾,在历史里孔子作为一个落后的存在,大家都在提倡法家的一套,只有孔子在宣扬周礼,但是为何在短短几十年后,儒家思想却确立起了正统的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孔子。
孔子不是落后,而是太过超前了,就比如人类早期是共产主义,后来封建各种社会产生,人们反而追求一种无限接近共产主义的一种状态,孔子想必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马克思式的人物。
我是这么想的,很可能,越伟大的东西越接近人类的本质,尤其是社会人文这一类的,他可能越简单越原始,十分容易懂,所以我感觉每当我们遇到一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朝后看,而不是朝前看,所谓的未雨绸缪可能比不上回首往事。
这也是我们学习论语,学习古代文学史的最大原因,我这一番论断又回到了很简单的一句话,以史为鉴,文学的历史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是有害处的,在我们学习文学史的过程,总会有一种固化定式的感觉,后代的东西一定比不上前代。
汉武帝和秦始皇,十有八九选择秦始皇,和三皇五帝比,又会选择黄帝。
论语就是如同枷锁上的润滑油,不对,应该是文学,是人文,把我们的精神从历史解脱,从而摆脱,这就是研读论语最大的作用,我们要跳出来,不读论语,只读历史,我们会被僵化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读论语,不是单纯地为了了解孔子 了解仁 了解知识 了解人生。
而是由这本书归纳出读其他书的方法态度,这就是渔。
博大精深的文学,人类史上无穷无尽,只吃透钻研透一本书,对于浩瀚的书海毫无用处。
我认为以上就是我感觉不仅是我们这种刚进入大学殿堂的求学者一生追求,也是古今中外无数学者追求的东西。
论语这本书谁都可以读,可以注解,但是书后的精神灵魂,可能需要的时间难以想象。
我至今仍然读不透这本书,只能看到其中蕴含的一点点道理,这些道理打在了上面,仅是个人观点,可能混乱无理,让人难以忍受。
但以我的学术水平,写论语的心得,难免犯错,还望改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