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孟尝君到秦做相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错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到秦国当相国,但当他到了秦国以后,秦昭王却听信了别人的建议,要杀了他。好在孟尝君有三千门客,在门客的帮助之下,孟尝君才平安了。
其实,从孟尝君应邀到秦国当相国的那一刻起,危险就已降临。为何我会这样说?主要有六点原因。其中,第六点是关键。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一、不是自家人
孟尝君是齐国人,齐国是孟尝君的祖国。因此,孟尝君一旦在秦国身居高位,那么,无论他实施什么政策,该政策都有向齐国倾斜的嫌疑。即使没有,在秦国内的大臣,为了争权夺利,也会诬陷其为有。
由于孟尝君不是秦国的自家人,所以,从一开始,孟尝君到秦任职的决定,已经是错了的了。
二、孟尝君名望很高
在当时,孟尝君的名望很高,加上他养门客3000人。所以,只要孟尝君到了秦国任职,他在秦国就有了主角光环。这样,便很容易会抢了别人,甚至是秦王宠臣的风头。
正因如此,秦国内的大臣,为了避免失宠,是不会接纳他的。更有甚者,还会诬陷他。
三、圈子内的人都排斥他
在秦国国内,大臣们都是有自己的圈子的。如果突然从外面找一个领导下来,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圈子内的人,是很不欢迎被秦王指派的那个人的。于是,为了赶走利益毁坏者,圈子内的人便会想方设法,整走孟尝君。
而孟尝君是齐国人,在秦国没有根,所以很难跟那些人抗衡。
四、动了别人的奶酪
孟尝君的到来,会影响秦国内部权贵所获得的利益,使秦国内权贵利益受损。古代的官员都是有利益链的,如果孟尝君成了秦相国,那么,本来有可能成为相国的秦国官员的愿望就会落空。做不了相国,权力就不到位。权力不到位,“权利”就自然少了。
所以,孟尝君的到来,会动了别人的奶酪,自然不会被人所接受。
五、秦王不可能会听孟尝君的
孟尝君是齐国人,他被秦王的赏识才能到秦国任职高位。因此,孟尝君在齐国并没有根。没有根,自然就团结不到身边的人,团结不到身边的人,势力自然单薄。而当众人都在秦王耳边说孟尝君坏话的时候,秦王就不可能再相信孟尝君是真心为秦的了。
到了这时,孟尝君将进退两难。
六、秦王很难放走孟尝君
由于孟尝君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所以,如果秦王放走了孟尝君,当他回到齐国并为齐王服务的时候。对秦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为了预防齐国的发展壮大,秦国只能不让孟尝君回齐国。可秦王又不能用孟尝君,那怎么办?于是,秦王的杀意,便来了!
所以说,由于孟尝君才能很高,秦王很难放走孟尝君。
以上,就是我对这段历史典故的六点看法,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欢迎留言讨论哟~
关注我,每天讨论一个历史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