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97283/198ec5cfc91a67af.jpg)
在美国生活久了,真的会渐渐脱离了微信这个超级实用的国内软件。
现在在国内与家人和朋友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估计就是微信了吧?除了微信,还有少数人会用到QQ,但应该很少人会用短信或是电话来保持跟别人的经常互动。也不是说短信和电话不能用了,而是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升级,使用微信已经变成大部分人的一种习惯。
然而在美国这边,大部分人的联系方式,还是短信、电话、电邮和通信。
从没想过来到这边后,短信群渐渐替代了以往的微信群。我在手机短信里有不少的聊天群,比如和老板之间的汇报群、和同事之间的各种话题群,还有跟家人们的生活聊天群等等。
手机短信群使用起来,其实跟微信群差不多。我们不仅会打字、语音,还会发各种图片、视频和表情。手机短信的界面看起来简单朴素很多,不像微信那样,版面和设置显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除了短信和电话,这边的人还会经常发邮件和寄信。
发电邮这个还是比较方便的,虽然比起短信和电话要麻烦一些,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发送的大容量文件、需要分点、分段才能讲明白的话,一般用电邮就显得清晰很多。
最不方便的,就是寄信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7283/75f5f197ced0c21c.jpg)
不仅需要去邮局或是超市购买邮票,还要手写收件人和寄件人的详细信息,写好信封后要自己贴胶封好,然后拿去自家的信箱投递。当然自家的信箱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邮递,一些大的信件,还是自己要送去邮局或者UPS快递站,才能寄得出去。
因为公司的很多应付账单和通知文件都是寄到我这边来的,每个月我收到的发票、账单和各种文件,堆起来差不多有一个中等纸箱的半箱那么多。基本上收到的文件我都会扫描存档放在本地电脑上,所以收到的这些纸质文件,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文件,否则大概两三月,我都会当垃圾清理掉。
有些账单和发票是可以通过网上注册账户支付,有些账单和发票不能网上支付,需要开支票,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邮寄这种方式。最高纪录的情况下,我曾经一天开出30多张支票,邮寄30多封信件。那天当我拿着厚厚一大叠信封去楼下寄的时候,我一边走一边心里老在想着:寄信多不方便啊,又繁琐又浪费时间,为什么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现在还在普遍使用寄信这种方式呢?
其实不仅是美国,据说欧美不少国家,现在依旧使用着传统的寄信方式。像比如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或是家人朋友的生日这些重要节日,他们都会通过邮寄卡片、礼物或者现金,来表达他们相互之间的挂念和祝福。
这也是为什么这边的大小超市、各种便利店,至今还有一块特有的区域,专门用来摆放和出售各种节日卡片、包装纸和礼品袋。
刚来的时候,我对寄信这种方式是挺不习惯的。但自从过完了这边几个重要的节日之后,我渐渐觉得,这种通过手写邮寄的礼物和祝福,其实相比现在国内在微信群里群发的各种祝福信息,显得更有纪念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7283/20ac6ec5eb4192d2.jpg)
不仅如此,一些重要的文件通知、各种申请的进度和情况、证件批准和发放、校区的重要通知、当地购物节的各种促销活动、一些中介的广告推销(比如保险)、教堂教区的生活记录......等等这些,都会寄到你的信箱里。
而且我发现,其实很多邮寄过来的纸质版文件,大多数都可以上网查看和下载。但这边的人好像早就习惯了,每天都要查看信箱、收集信件、拆信看信等,如今我也加入了这样的人群行列。
其实寄几封信还好,去到每家的信箱塞进去就好了。一般而言,邮局、UPS和亚马逊的人会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过来收发东西。在我们居住的小区,一般早上十点会有车过来,下午两三点还有,但具体是那一拨人,有时候我也没搞清楚。
但是对于一些大体积的信封,或是其他非纸质的东西,则需要自己去到就近的快递站点邮寄。然而这边出去外边寄个东西,可不是出门转个弯就有的,更不能打个电话预约上门就行的。来这边住久了,越发觉得这里就像一个边远的大农村,如果你要寄个东西,你得开车去最近的邮局邮递,有些地方的邮局离得可远了。比如离我们家最近的UPS快递站,就要开车至少20分钟,赶上塞车的话,起码30分钟,而且还要走高速。
在这里住久了,有时候会有一种,好像活到了过去旧时代的那种感觉。但细想一下,又觉得一切看起来都是合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