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父亲在他13岁的时候就病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和一大笔治疗费用。
大山娘含辛茹苦,大山很具足,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加上母亲在家养鸡卖蛋,到25岁,堪堪把给父亲治病欠下的巨债还完。
尽管大山对母亲百般孝顺,工作的时候认真细致,平常的日子勤俭节约,可是摆在母子面前的,还有一个娶妻生子的难题。
在农村里,25岁的大山早就是一个大龄青年了。可是无债一身轻的大山,却不着急,他对母亲说,“娘,不着急,我再攒两年钱,给盖个新房子,到时候还愁姑娘不主动上门?”
大山娘很欣慰,儿子真的很懂事,但还是到处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姑娘们一听大山的情况,纷纷摇头拒绝,偶尔有几个愿意上门的,一看家里一穷二白,也找借口跑路。
大山的婚事成了大山娘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转眼就到了大山三十岁的门坎,造房子的钱还没存下一半,大山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有一天村长神神秘秘的对大山娘说:“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他们家的女儿28了,还没人家,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姑娘叫小美,初中毕业,毕业就出省打工,在打工之地认识一男人,24岁携全部身家嫁人,两年过去没生下一男半女,26岁被身无分文赶回来了。
小美愤愤不平,去医院一检查,自己全身没毛病,意思就是原来的男人自己有毛病,还把原因怪到小美身上。
小美受不了这样的污蔑,家里也受不了这样的污蔑,两年了,跟那家人喋喋不休。最近想通了,被老一辈好一顿催促,毕竟人生漫长,28岁的姑娘也不能一直耗着。
村长看大山勤勤恳恳,对娘又百般孝顺,有意撮合大山和小美。
果然成了!见过人生风雨的小美,被大山诚实稳重的性格吸引,大山也没有意见,小美是他见过最好的女人,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寒而对他刮目相看。
婚礼那天,大山娘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夸儿媳妇,又一个劲庆幸,大山家有希望了,总算不负先人,不负先夫了。
于是小树就在众望所归下出生了,小树出生的那一年,大山和娘淘尽积蓄,还借了几万外债,盖了三间平房。
房子有了,妻子有了,孩子有了,大山娘比任何时候都开心,她56岁终于当上奶奶了,孙子那无邪的笑把她心里的柔软都勾出来,一辈子多苦多累都不吱一声的她,落泪了。
她小心地抱着孙子,那仿佛儿子小时候的脸庞,那毛茸茸的触感、那软绵绵的身体,无不在提醒她时光去不再来。
小树断奶后,大山和小美辞别母亲,踏上打工的征途,来日方长,夫妻一心,才能把日子过得更美好。
大山娘挥手送别儿子和媳妇,小树就跟着老人生活,地里种点菜,他就吃点菜,母鸡下个蛋,他就吃个蛋,奶奶买块肉,他就吃口肉。
大山和小美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三年后就把造房子欠下的钱还清了。
小树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渐渐的展露跟大山不一样的锋芒:像个神童一样,5岁的小树能认识村里所有标志上的字!
大山惊叹!小美惊叹!奶奶惊叹!就连村长都惊叹不已!这真的是祖宗显灵、整个村的骄傲啊。
村长和大山商量,这样的天造之材绝对不能埋没在山村里,村长的激动之色把大山煽地热血沸腾,小美也在旁边频频点头:“对,不能埋没了。”
商量的结果就是大山和小美带着奶奶和小树一起去打工之地生活,小树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生活质量。
增加一老一小的生活成本,还有孩子的教育成本,相应增加的租房面积、生活开销,奶奶在乡下还能种点菜、养只鸡、吃个蛋,城里连鸡都不给养,更别提有地方种菜了。
但是大山夫妻明白,为了家庭下一代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教育。
一家人就在逼仄的城市里住下来了:大山夫妻俩在城市里打工,大山娘接送孩子、洗衣服、做饭。
因为孩子户口不在当地,入学的过程冗长折磨,村长也尽心尽力帮忙,发动全村人写了联名信给当地的学校举荐这个“神通”。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仿佛弹指一瞬间。
开头几年,大山还携全家回村过年,但是路途遥远,来回花销巨大,回去还要搞好几天卫生,搞好卫生假期也到了,还来不及接待上门拜访的亲戚,又急匆匆返回城里。
后面几年,干脆全家都在城里过年,村里大山家的平房就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春去秋来,什么鸟衔了颗种子落在屋檐上,什么种子遇到雨水、春风发了芽,这棵不知名的树就依着大山家的墙壁越长越大,越大越长。
小树出生在农村,注定他有不平凡的童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城里,他的不平凡反而渐渐湮没在尘嚣里。
大山一家的全心全意没有换来小树的茁壮,小树高中起开始叛逆,该做的题不做,该读的书不读,沉迷于手机、游戏、享乐里。
奶奶把他送到学校,他翻墙逃课,爸爸给他报的补习班,他直接退钱,把拿到的钱乱消费,还对小美各种撒谎,买手机、买资料、买学具,这些钱最后都进了网吧,进了手游,充在游戏装备里,在游戏里忘我奔驰。
老师电话问大山“小树为什么没有参加高考?”
大山在网吧找到小树的时候,他正在连麦:“快快快!补血给我跟上!”一个巴掌打在小树脸上,小美哭得不能自给,大山娘直接喘不上气,倒在地上。
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大山以为孩子是自己的,让他学就让他学,不惜重金给他报补习班,课外时间让他不停做习题,动辄几百块的私教课眼也不眨就买了;
小美以为孩子是自己的,让他做他就做,让他做语文他不敢做数学,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让他讲普通话他不敢说方言;
大山娘以为孩子是自己的,让他读书就读书,让他吃肉就吃肉,让他喝汤就喝汤,让他去补习班就去补习班。
小树是全家的希望,他与大山、小美、大山妈形成了共生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每个学期末都是小树的痛苦时光,除了第一,他别无选择。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小树与父母、奶奶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绞杀,这是一场漫长的反噬。
小树没有成才,他离不开大山和小美,却时时刻刻吞噬着父母,甚至仇恨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以才导致悲剧发生。
这种悲哀一代传一代,不知道小树会不会领悟,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领悟,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母、奶奶要求的自己。
因为生命是你的,不是任何其他人的,失去光芒,没有长成大家如期的大树。
可谁又知道从小缺乏尊重、决策、自由和爱的人,想要走出这分共生关系,想要走向独立,有多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