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育儿读书笔记
《心理抚养》读书笔记

《心理抚养》读书笔记

作者: Spacewalk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15:44 被阅读0次
    心理抚养.jpeg

    作者:李玫瑾

    本书重点阐述早年家庭养育中的“心理抚养”和“心理教养”,这两种心理养育将奠定人一生的心理基础。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进行抚养、教育,一步步唤醒一个情感丰富、人性丰满、拥有良好品行和性格的灵魂。

    ◆ 序言

    人所有的心理表现必有相应的经历和环境。比如,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往往与他出生后的家庭养育密切相关。

    能力确实很重要,可以影响一个人挣钱多少、地位高低等,但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它应该排在情感(心理抚养的内容)和性格(心理教养的内容)之后。

    ◆ 第一章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犯罪→人→心理→早年→家庭→养育→父母

    人,其实是“养育+教育”的产品。学校教育之前的家庭养育,尤其是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

    ◆ 没有时间思维的人容易迷失人生

    人要想考虑问题周全,就要拥有两种思维,一种叫空间思维,一种叫时间思维。

    ◆ 所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

    社会其实是一个责任说不太清的世界。社会即使有责任,也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自恋型人格往往是后天养育造就的。如果我们对一个小孩天天夸“你真棒”“你真帅”“你真神”,不说别的,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出现自我认知障碍,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当他独立走向社会面临难题或面对更强的对手时,往往不能接受现实。

    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旦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就会出现心理落差。

    人们在找原因时,往往把好的行为和成功的行为归因于自己,而把不好的行为和失败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归因偏差”。要克服这种人性的弱点,人们就要善于反思。

    ◆ 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

    人也一样,问题往往不是出在眼前,而是源于过去。人成年后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他早年的经历中找到影子。

    ◆ 孩子的问题多由身边的大人造就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 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亲情陪伴比金钱重要得多。孩子早年最需要的不是家里有钱,而是一个温馨的家。只要有父母在身边陪着,哪怕家里并不富裕,孩子也会感到幸福。

    你每次打电话要问他:‘你上学快不快乐?老师喜不喜欢你?你和同学关系怎样,有没有人欺负你?’做爸爸的要关心这些,而不是只问成绩。

    ◆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珍惜相处过程是为了读懂孩子。父母在哺乳期能听懂孩子的哭声,是日后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

    养育孩子,并非天天在说教,也并非事事在照顾。陪伴也是一种养育,这需要的是一种过程。亲子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培养的。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

    有些问题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现象,父母应该抓大放小。可是,这些焦虑的父母一不看书,二不学习,事事都要问别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天职,也是父母的天性,只要去经历,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

    ◆ 家庭结构齐全不等于功能健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家庭养育的质量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实力

    没有温情的家就像一座冰窟,让人寒心。

    缺爱的心灵就像荒漠,心理贫困有时比经济贫困更让人绝望。

    ◆ 家庭功能体现在父母的修为中

    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有子女的婚姻不单单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了。

    大多数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三代家庭:父母的家庭、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的家庭。所以,要从自己做起,建立一个良性的家庭传承模式。

    ◆ 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

    重点不是孩子,应该是大人。如果家长不改变,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

    ◆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 心理彰显人之灵魂

    ◆ 遗传与生理相当于“心理硬件”

    心理品质的基础取决于遗传,所以优生优育很重要。

    ◆ 早年养育相当于系统软件编程

    家庭,就是人的心理系统软件制造商。

    ◆ 意识水平标志着人的心理水准

    “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当“我”能作为第三者360度地审视自己时,人就有了在思维中反观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我反思意识。

    ◆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心理不成熟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往往心理不太成熟,因为他们只看到别人有错,却不知自己需要改变。

    ◆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识人识己

    想认识自己,也需要多听听别人的看法。

    ◆ 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

    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

    ◆ 让心理困扰者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要义

    心理咨询并非给人出主意。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会给你出主意,而是帮助你认清自己,引导你去寻求解决之道。

    心理咨询与做思想工作有一点不同:做思想工作是主导者在说,对方要听着,被动接受;心理咨询则是主导者在听,让对方说,然后用提问的方式让对方思考答案,并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

    ◆ 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

    • 情绪是人的心灵之窗,也是心理温度计。

    面部表情是观察心理的第一个窗口。
    言语或文字是观察心理的第二个窗口。
    行为举止是观察心理的第三个窗口。

    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温度计,我们可通过观察表情、言语和动作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温度。情绪的温度可通过情绪的表达方式来判断。

    • 情绪的表达一般有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微表情情绪。
    第二个层次是表情情绪,即给人脸色看。
    第三个层次是声音情绪。
    第四个层次是动作情绪。

    ◆ 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

    与人发生争执时,解释或道歉以三到五句话为限,谁先停下或走开,谁就有情绪自律能力。

    情绪需要适度宣泄,更需要管理和排解。

    抱歉,是不是我刚才抢了您的道?我不是故意的,可能是我没观察右侧,您消消气吧……

    遇到这种情况,我没必要非得搞清楚事实,争辩自己有没有错。因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有错,另一种是我没错。对方已经气成那样,我若再选择“我没错”去申辩,只会激化冲突。

    ◆ 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

    心结的特点是,起因于过去某次失败的反应,纠结于失败的痛苦感受,执着于对过去失败的挽回。心结使人不再关注现在与未来,也不考虑这样执意不放手是否合理,而是消耗全新的每一天去守着那个已经过去的失败。

    • 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呢?下面介绍三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一是有意去运动。
    当你感受到不良的情绪,尤其是真的很气愤,有气没地方撒时,不妨冲出去跑几千米。当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闷气自然就消散了;

    二是寻找美好的感觉去体验。
    比如,你可以听音乐或看喜欢的影视剧,沉浸其中感受另一种良好的情绪,以此摆脱不良情绪的感受和记忆;

    三是找朋友聊天或吃饭。
    虽然吃胖了不好,但美食确实能让人身心愉悦,能吃者大多没有过不去的坎。当然,能吃者也要消耗大,多运动仍是必要的。

    ◆ 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

    人可以装一时,不可装一世。时间是检验人格的试金石。

    ◆ 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人格的形成,既有由遗传和生理背景决定的先天要素,也有由抚养和环境背景决定的后天要素。人格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又有后天养成的习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所谓“匮乏性抚养”,主要是指没有情感与关爱的抚养。

    ◆ 第三章 心理发展有迹可循

    人的心理也有着内在的发展路径。一个人今天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心理风格,一定跟他过去的经历有关。

    ◆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遇到那种不想显露家庭背景的人,要小心接触。

    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 怕对象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谈对象时,关键要问两个问题:“你家里老人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挺好吧?”

    把一个人的“前世”看明白了,就能看明白他的今生。

    ◆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后,就可以找到他现在很多心理问题的答案。

    ◆ 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

    人生各个心理期及年数

    ◆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青春期就是人从依恋到独立的一个重要转型期。

    ◆ 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18岁以后,人的生理发育逐渐停止。从生理成熟开始,心理也逐渐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情感、性格、能力及自我几个方面,人格开始趋于稳定,体现在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等方方面面。这一时期,聪明的父母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父母也应该用智慧的方式让子女成长,而不是包办一切。

    35岁以后,人就步入中年期。经过前两个时期的洗涤、磨炼,许多人愈发稳重,有经验,有见解,开始独当一面。

    ◆ 为老不尊者早就存在个性缺陷

    为老不尊者以前做事也是没有规矩或底线的。

    不是人老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 第四章 心理抚养重在养心

    只养大了孩子的身躯,却因为不懂而没有认真地养育孩子的心灵。

    ◆ 母爱不可戒断,也不可替代

    对人类而言,一对一的亲自抚养、满足依恋需求的过程不可简化,不可或缺,也不宜替代。人类繁衍有着自然之道。

    ◆ 脾气的心理抚养是及时到位的照应

    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在生命之初、在最无助的时候没有得到抚养人温柔及时的照应。

    ◆ 暴脾气的人多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

    心理抚养既需要知识,还需要眼光。今天每个家庭的养育是否到位,可以决定十多年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国民教养水准。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型的养育方式,要养性情平和的人

    ◆ 言语的心理抚养是耳边人声丰富

    一个可爱的小话痨,意味着他从小就享受着多人的宠爱。

    孩子学说话也一样,耳边听到的声音越丰富,就越容易张嘴。如果孩子在家里受关注度高,第一次开口说话能被及时发现,然后受到家人的鼓励,他的语言技能会快速发展。

    ◆ 寂寞杀手多有言语匮乏的抚养背景

    人在生命早期身边不能没有亲人的存在,身边无人就会缺乏声音,缺乏声音就会言语表达能力匮乏,这种匮乏导致他到成年时,荷尔蒙旺盛却无法获得爱和满足,进而出现心理扭曲变态。

    ◆ 抚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善良一定要有智慧。即使帮助别人,也要保持一份警觉,不要被人欺骗。

    在教导孩子要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要多讲讲“狼外婆”的故事。

    ◆ 心理抚养还会影响人的认知方式

    如果说认知能力取决于智力,那认知方式则主要取决于后天与人互动形成的亲社会行为反应方式。

    情感、言语、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认知方式。

    ◆ 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绝大多数较高智商的人被骗,不是智力的问题,是心理抚养不完整的问题。换句话说,是他们的家庭或抚养人对其心理抚养过于单一的问题。

    让孩子在幼年时走出家门,多接触人与社会,是一种有益的心理培养,千万不能以为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 观念的心理抚养是为其注入心象

    观念往往体现了人的内心和行为的界限,甚至是底线,缺乏好的观念的人为人处世时往往是没有界限、没有底线的。

    ◆ 父母在意并强调的东西会成为孩子的观念

    父母对某些事情的在意、坚持和强调,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观念,成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观念。

    ◆ 第五章 人性由情感唤醒

    养育一个心性健全的孩子,首先要让他具有人性。

    ◆ 情感是上天为人设计的紧箍咒

    万物之中存在着大自然的智慧,因为万物的运行并非人类的意志;相反,人的所谓智慧恰恰来自大自然,是人逐渐发现并认识自然界本身拥有的智慧,就这点而言,大自然的规律和力量远远超出人类的智慧。

    我们也可以明白,大自然对人性是有制约的,好的抚养才能养出好的人性。

    ◆ 人性中的情感是养育而来的

    人性中的情感是养育而来的

    ◆ 孩子最早是靠气味来认人的

    当你成年后因为生活紧张忙碌而患病时,你若有条件可回到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如果有老房子,有你熟悉的老人在,那就更好了,你回去跟他们住一段时间,病会好得特别快。

    ◆ 谈恋爱也有气味相投的现象

    气味会左右人的选择,当你靠近一个人觉察不出他明显的人体气味时,这不意味着他没味,而是你俩的味道接近。

    ◆ 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

    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也是人来到这世上的第一份“安全感”。成年人的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依恋期的情感缺失。

    ◆ 依恋情感是教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钱能生钱即资本,心理抚养就在于积累心理资本,你用辛苦付出拥有了他对你的依恋,你才拥有对他的心理影响和约束力。

    ◆ 人的情感越丰富,人性就越丰满

    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越丰满,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

    “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曾陪在她身边,听到她生不下来疼得嘶哑的喊叫声,我当时就想,绝不让她再生第二个孩子,我要一辈子善待她!”

    良好的情感来自于丰富的经历。

    博爱是人类情感中的最高水准,这种爱超出了个人功利性,可以让社会充满温暖。

    ◆ 未成年人弑母多有幼年脱离母亲的背景

    在孩子早年的成长过程中,亲自抚养和稳定抚养是非常重要的。连续稳定的抚养,可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 依恋母亲并不等于父爱就不重要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一个人若性情温润,与人友善,大多来自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

    父亲一定要细心体贴。如妻子坐月子的时候,丈夫往往还要上班,所以对妻子最体贴的方式是把丈母娘请来照顾她。因为她母亲更知道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当然,如果丈母娘确实有困难,也可以让孩子的奶奶或月嫂前来帮忙。

    尽量把丈母娘接来。因为丈母娘跟她女儿容易沟通,两人在一块打架也不记仇,这样你们回家就比较消停,媳妇也愉快,孩子的成长就健康。

    ◆ 第六章 心理教养重在品行

    心理抚养是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即人性的唤醒与情感关系的建立。心理教养是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台阶,是在初级情感基础上,让情感发展得更为完整。

    第二种爱。这种爱的寓意更深。这是一种约束的爱,甚至是让孩子痛哭一次的爱,但这部分的爱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社会行为从人出生后就在与他人互动中开始形成并逐渐定型。

    ◆ 教养的最佳时机是人的社会行为初始时期

    教养不同于抚养,教养应该在孩子接触他人、有自主动作的社会行为之始,随事而教。

    ◆ 心理养育需要恩威并施

    在养育中,无论你的孩子多么可爱,也无论你有多么爱你的孩子,终有一天他会走出你呵护的范围,独立地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不能娇惯或放纵,不能养成“明明做错了还不能说”的心态,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性格取决于后天养成

    性格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其中有三个关键点,后天形成、社会行为和行为方式。

    ◆ 良好的性格会让人拥有好运

    良好的性格会让人拥有好运

    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能自制,肯付出,能够宽容不同性格,能够与人合作分享。

    ◆ 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早年的娇生惯养和放纵,导致学习不努力,进而工作吃力,结婚后养家困难,离婚后一无所有,这种人生路径会越走越窄。

    ◆ 眼高手低的人更容易有挫折感

    把孩子养得骄横、无耻,到他成年尤其在中年之后,再想把他改变过来比登天还难。

    ◆ 性格如何影响人的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社会行为方式决定人的行为轨迹,前面一步走错,后面步步错位。

    ◆ 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

    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

    内心的强大没有一个是靠天天夸奖夸出来的。

    ◆ 心理弹性需要从小练就

    狠下心来磨炼孩子比呵护更难,更需要父母的勇气与胆量。

    有长远眼光的父母,在情感抚养到位的基础上,一定要舍得让孩子从身体吃苦,到心理耐苦,有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这是一种更深更远的爱的付出。

    ◆ 适度惩罚也是一种保护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越轨的未成年人不敢继续实施恶行,遵守法律,认真生活,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适度惩罚的目的。

    ◆ 第七章 性格培养决定命运

    性格培养决定命运

    自律能力
    自省能力
    同情心

    ◆ 对三到六岁的孩子说“不”

    有一种爱,寓意更深。这是一种约束的爱,甚至是让孩子痛哭一次的爱。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都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最好的说“不”方式,一个表情足矣,无言自威。

    父母有意地选择一个时机,坚决地对他说“不”,以这样的表现让他明白哭闹是最没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 用心说“不”,无言自威

    管教孩子,需要家中大人们形成共识:管教角色不要越位,父母优先

    • 一对一管教要有四个“不”:

    第一,不能动手打孩子。
    第二,关上门也不能骂他。
    第三,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讲道理。
    第四,不要走开,把他一人关在屋内。

    无声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 与人沟通,学会讲理、互动

    教会孩子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想法、有要求、有情绪时,要学会好好说话,不要闹。

    ◆ 延迟满足练就耐性

    让他形成一种新的观念: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白来的,需要辛苦去挣。

    在孩子三到六岁时,通过有意的延迟满足对他进行的性格培养。

    ◆ 诱惑训练,教其自我管理

    人的欲望远远大于人的需要。抵制诱惑,最重要的品行就如同节食,节制眼前,从而获得长远。

    自我管理是指人在面临很多机会和诱惑时,能够选择具有长远意义的满足方式,而不是短视地、迫不及待地、贪婪过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准备些平时很少给孩子吃的小零食,如鱼片、牛肉干等,将其分出三份。

    ◆ 与人接触,学会礼貌为先

    对于不懂礼貌的人可以宽容,但对于没有教养的人一定要远离。

    ◆ 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包容

    能与各种人平和礼貌相处,这是一种涵养。

    我叫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当你带孩子下楼时,一定要让他带上玩具,最好多带一个,一个自己拿着,一个用来与别人交换。结束时,让双方的孩子拿回自己的玩具就好。

    体谅别人是一种良好的品格。

    与人相处还有一个重要的好性格,那就是宽容。

    三到六岁时,我们就要有意地培养他与人分享的性格。

    家庭事务的分担

    ◆ 体力之苦练就坚韧意志

    今天你的“狠心”就是他明天强大和自信的来源,让孩子在六岁前开始经历体力之苦,他会一生受益。

    要想让孩子健康且活得长久,父母能做的就是在他的早年,从生理到心理,给他日积月累的磨炼,使他身体强健、心理有韧性。

    培养这种体力之苦可以在孩子四岁前后开始。在这方面,我给大家两个建议:孩子四岁左右,先让他练习跑步,然后让他学习游泳。

    跑步有很多的好处:第一,可以锻炼心肺功能;第二,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跑步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产生以上效果。

    只要时间,不要距离,即不管跑快跑慢,要跑上30分钟。

    游泳与跑步各有所长,跑步练就人的耐力,而游泳练的是孩子的胆量。不会游泳的人见到水是有恐惧感的。我们要教孩子克服恐惧感,这就锻炼了他的心理素质。

    在孩子七岁前给他们多些属于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到屋外、到田野、到山上、到水里去玩,让他们感受自由的快乐和生活的快乐,让他们身体内的神经系统,也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得到强化加固。当他们的体质强健后,意志力也会更加坚强,心理的弹性或韧性才有保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抚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wg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