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宝藏经》,斋僧证果

作者: 付强_ | 来源:发表于2019-12-18 13:42 被阅读0次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

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

须达夫妇有一天在垃圾堆里,意外地捡到一块牛头旃檀。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木,它所燃烧的香气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闻,世间上任何的香气都无法跟它媲美。

夫妇俩捡到这块珍贵的宝贝,非常的高兴,就用牛头旃檀,换来了三碗白米,因为他们这一生当中还不曾吃过米饭。

时近中午,夫妇俩就决定把第一碗米下锅,一尝米饭的滋味。就在这个时候,佛对舍利弗说,须达夫妇已贫穷了七世,现在因缘成熟了,要舍利佛去度化他们,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

于是舍利弗就到须达家化缘去了。须达夫妇见到舍利弗尊者来化缘,非常的兴奋,夫妇俩也自知过去未曾修福德,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穷困不堪,今天佛的大弟子来化缘,正是供养种福德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错失,就将第一碗米煮成的饭恭敬地供养舍利弗尊者。

供养了舍利弗后,夫妇俩又将第二碗米下锅,二人正准备要食用时,佛又叫迦叶尊者前去化缘。夫妇俩见是佛的首座弟子来化缘,又很恭敬地将第二碗米饭供养了迦叶尊者。

须达夫妇供养了两位尊者后,心里既欢喜又舒坦地将第三碗米下锅,准备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肴。

饭刚煮熟,佛陀已出现在须达家,夫妇俩见佛亲自来化缘,这种旷劫难逢的机会,即使要挨饿一整天也值得,于是真诚恭敬地将第三碗米饭供养了佛陀。

佛见须达夫妇一片真诚,看着须达夫妇说:“一切罪灭尽,百宝从地生。”

刹时须达所住的茅棚充满了金银财宝。此时,须达夫妇也心解意开,得了净法眼藏。

夫妇俩看了看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心想:“纵是华厦千间,夜眠还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话,恐怕连八尺都无法受用呢!唯有修行才是究竟。”

于是央求佛陀收他们为弟子。佛就为他们说四谛法门,须达夫妇因而悟道、证果。

所以供养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呀!

附:佛说有七种布施。

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不以恶眼,名为眼施,不能“金刚怒目”随意瞪人家。

二名和颜悦色施。态度要和颜悦色,有“亲和力”,不能动不动摆脸给人颜色看看。

三名言辞施。不要出粗恶言,说话要柔和、婉转、不要粗口讲狠话,破口大骂当然更不可以了。

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起迎礼拜,恭敬有礼,前迎致敬,这样得端正高大的身报。

五名心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虽然表面上能做到上面的供养,但是内心不能和善,则不能算数的。内心和善,将来可以得到智慧明了。

六名床座施。见父母长辈,出家人,要起身安置座位或者让座。

七名房舍施。遇父母师长僧侣,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出家人于房舍中休息、行止、座卧将来得宫殿宅舍报。

以上布施,不用花钱,但有大果报。

相关文章

  • 《杂宝藏经》,斋僧证果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 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

  • 你在嫌弃上一代的同时,其实也正在被下一代嫌弃

    俗语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讲的正是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所具有的某些方面独到的优势。印度佛典《杂宝藏经》中记载...

  • 证果

    《證果》 /吳慶福 ——悼詩人周夢蝶 (1921—2014年5月1日) 我已證得究竟涅磐 住世九十餘四 只為有緣眾...

  • 证果

    修道数十年, 成佛一刹间。 未来得证果, 当下种心田。

  •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可。 或为世间种种利益方便善事,若为...

  • 印广法师正修行路•答疑22

    22.佛讲经时很多人当下证果,现在我们听经也能当下证果吗?怎样证?自己是否能知道证果了? 答:《法华经·法师品第十...

  • 读书笔记|《东京梦华录》(82)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傥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生辰、忌日欲设斋僧尼、道士,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

  • 中元盂兰盆法会

    o经典真言、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 多哆婆曳 娑诃! 带七世父母供养三宝斋僧! 带七世父母放生救生护生!

  • 中元节欢喜日

    盂兰盛会法宴开 诸佛海会云集来 供佛斋僧植福田 现世父母福寿延 莲灯万蕊无尽光 七世父母登宝莲 我把世间所有...

  • 净空法师:以为捐献一点财物,这就叫布施,你把布施看得太简单

    从这一品经,这一品经在整个《地藏经》里面,是最重要的一品;地藏经末后结归到三宝,「名号品」是佛宝,「布施品」是法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宝藏经》,斋僧证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rq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