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人物
刘备和诸葛,诸葛和马谡:缘同样的因,结同样的果

刘备和诸葛,诸葛和马谡:缘同样的因,结同样的果

作者: 徙竹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11:15 被阅读0次

我是你的( )就算我( )你难道不能( )?

这里的备选答案是:爹、娘、领导……错了、忘了、忍不住了……听完、忍着、装着没看见、没听见……

如果“位”实在压不住你了,就用“时”——“想当年”我如何如何,你现在才怎样怎样,或者“以后的我”你高攀不起……

佛给这种把易经的两大精髓玩的滚瓜烂熟的人开的方子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当然,佛在他们眼里是宗教迷信,而迷信是没毛病的。

“迷信”这个东西跟“信什么”的关系是不大的,却跟“信的程度”息息相关。故而,迷进去信自己也是迷信。

学校门口看到一个家长对小孩横竖比划,孩子一脸快憋炸的感觉,突然想到《军师联盟》里失街亭这段,诸葛亮把作战任务布置给马谡之后又特意叮嘱王平带着自己的正确意见不停的对着马谡叨叨,当时卧龙先生就给我一种蒋委员长附体的感觉……

由此让我想到很多的时候发现有人在走弯路,把自己正确的意见告诉他让他照做,尤其是教小孩的时候他就是不肯照做,到底为什么?

太多的答案指向了“逆反心理”,然后围绕这个“逆反心理”给了很多的方子。那什么又是“逆反心理”?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事出必有因,把青春期叛逆定性为必然,倒不如说是长到了那个年龄第一次感觉可以有能力反抗了。

观棋不语真君子。

打牌、下棋最讨厌的就是背后的七嘴八舌,参与者最常见的反击就是“这个棋你来下吧”。

这句看似最平常的话才道出了本质——参与的权利。

所谓叛逆,就是在无形中长期被剥夺了参与每件事务的权利。

如果我的每一步都按照你所交代的走,那就等于是背后那个人在参与,哪怕你的效率高或者我完全错了你是对的,而我出局了,我只是你的牵线木偶。

对于“位”的执着应该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了,“给面子”就是给对方一种“位”的平等感受,后面沟通起来就会很顺利,而“好面子”就是一种长期内心对“位”失衡的一种外显。

体现“位”的门槛就是“参与的权利”,是要让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的一种体验。

诸葛亮安排王平对马谡的不断叮嘱就是在形式上虽然给了马谡战役上的指挥权却在精神上不断蚕食马谡在事务上的参与权,马谡反常的决策就是在争取自己精神上真正的指挥权。

诸葛亮不愧是高人,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马谡性情高傲,我不叮嘱,他尚能冷静应战,我那封信一到,当着王平的面对他反复叮嘱,他反倒会逆势而为。

诸葛亮能立即反应过来的原因也来自体验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的那些话就是对他一百个不放心。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从蜀汉最终形成的气候来看,刘备把诸葛亮仍然是当作臣子看待,并不是当作师长完全放心的,这点诸葛亮是清楚的,所以对于马谡的感受诸葛亮能够体会得到的。

二人的区别在于诸葛亮的那句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马谡也有他的志向,但是不淡薄,因为他在精神上还没有拿到战役的真正指挥权来实现自己的意图;马谡也想致远,但是不宁静,所以嘴上能赢也要争。

有僧问千顷楚南禅师:“如何是易?”禅师答:“著衣吃饭,不用读经看教,不用行道礼拜、烧身炼顶,岂不易邪?”僧又问:“如何是难?”禅师答:“微有念生,便具五阴三界,轮回生死皆从汝一念生”。

诸葛定然是生念了,并于他心通体会到了马谡的念头。

《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

同样生念,诸葛却“照见”了,“照见”便任五蕴造作,此即“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之妄即真,分别亦皆“自家屋里事”。

照不到,便会如马谡一般在心局中系缚。

马谡缺的是在实践中的打磨,人必须尽到责任才能干净、彻底地转出去成为一个局外人,如此才能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那么诸葛为何会犯这个错误?否掉魏延的计划常常被诟病“过于谨慎”,魏延的计划确实没毛病,问题却在成功了以后呢。诸葛不单单需要考虑军事,还是政治。从蜀灭国后魏国缴获的在册户籍看,蜀国的人口、官僚、以及军力比起魏国来说太小太小了,即使打下了长安吃得下吗,守得住吗?举国十万军队终将消耗殆尽,攻下的城池越多,兵力越分散。

所以,出祁山实际是为了撤退方便。

前面说到刘备对诸葛亮并非是完全的信任,而且刘备在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这就有意思了,为何诸葛亮却偏偏用了他?不用他倒像是刘备布置安排对阵了。

这便是“见惑已断,思惑未除,说时似悟,对境还迷”。

不管觉得自己有多正确,直接要求对方照做他所体验到的不是这个要求有多对,而是必须服从?可以细细体验一下对那些只认为自己对的人的那些话一出来自己什么感觉——是不是你对你怎么不上天,惹不起躲得起,我不参与了行吗。

套一句阳明心学的句式:必是觉得自己要屈从别人的意志了同时生出了反抗的心,不是另外单独生了一个非要叛逆的心。

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第一句话出来就要尊重他的参与权,只有对方真的觉得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才会人尽其才,才会真正自己动起来。

透漏个秘密,想让谁跟你一心,对的时候拥护他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在他错的时候拥护他他就把你装心里了——你才是不看结果真正支持他的那个人,而他也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否则就是立场各异的撕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备和诸葛,诸葛和马谡:缘同样的因,结同样的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ay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