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古代文化
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作者: d5a4644f8732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14:33 被阅读200次
    小戏骨/87版《红楼梦》宝钗

    你的棱角,不该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而你的善良,也绝无软弱的成分。

    童年虽好,但那是成年人的感悟,儿童是无法感知自己之所以幸福的因由的,一旦感知那幸福,就标志着儿童时代再也无法存在。这是令人无可奈何的悖论。

    因为时光不可倒流,而每一个人都被挟裹其中,滚滚向前,因此回忆成了桃源,越是不可及,就越是美丽。痛之爱之,爱之痛之,化为一个名字,便是黛玉。

    黛玉的不安全感,黛玉的不肯流俗,黛玉的孤独无所归依,黛玉的寄托于飘渺。生命于她有似浮萍,俗世于她只是暂留,而归处何在,寻觅无所得,由是生悲由是生戚。

    这世界如果容不下一个我,那么这世间执着于春秋流转之人之事之物,都值得被洒一捧同情之泪。清醒如斯也痛心如斯。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黛玉,黛玉,终究是梦里化形。而成年人世界里,最理想的女子,该是宝钗的模样。

    父母家族予我涵养,闺阁亲友遣我寂寥,书墨笔砚寄我情思。这世间纵然有许多薄情、势力、丑恶嘴脸,处处有枷锁,处处无奈何,一眼看过去,清净之地不过在内心罢了。但我仍愿意用温情去回应。

    四海之内,八方以外,何地不皆然?改变只是妄谈,力不如蚍蜉,不再为难自己也罢。棱角人人生来都有,只是世人皆苦,众生皆不易,自己的棱角不必用来伤人,只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便也就够了。

    我常常想,是否宝钗的内心有比黛玉更深重的痛苦?黛玉的精神高度和困境,基本上还在文人士子思虑的范围内,一个弱女子带着文人气的清高,甘愿在清醒中建筑桃源并沉迷其间,世人眼里的她是如何模样,“世外仙姝寂寞林”也是不屑去顾及的。

    而后世读者所认为的圆滑世故的宝钗,曹雪芹却说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是否也曾一如黛玉般敏感、充满不安全感、无所寄托而辗转难眠,这些我们都不得知,我们只看见她出场时,就是雍容大方的贵族闺秀。

    对于家族,她看得见哥哥的不成器,常思慰藉母怀,于管理家事上清醒能干;对于闺阁相处常事,她细心周到、博学而不骄矜;对于所读之书,万卷眼前过,见识留心间,不局限自己也不被任何东西局限。

    她看得见湘云光鲜外表背后的困苦,为她办螃蟹宴;看得见岫烟的委屈困顿,为她取回被当的衣服,开解她的心结;她看得见黛玉的处境艰难、性情高傲,解她寂寞,给她送燕窝。因着她的周到,也因着所有人都看不透这样的宝姐姐想要什么,于是有了虚伪、世故、想当宝二奶奶的标签。

    可是比起没有话语权的书中人物,作为读者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多么狭隘。“想当宝二奶奶”只不过是我们看不透宝钗想要什么却不甘心找不到她的缺点时慌不择路的可笑而荒唐的理由罢了。

    宝钗对世界、时空、生活的认识,也许远超绝大多数人,她绝不是圆滑的伪君子。家庭出身、诗书涵养使她气质卓然,她无需讨好任何人,反而用自己的真心体贴他人,这世间浊流沉积,而宝钗见得到众生皆苦。

    她不悲、不怒亦不嗔,不是因为无知无觉,而是深知悲、怒、嗔在解决问题、平缓情绪上毫无用处。从人生百年来讲,眼前的一切何以重要到让自己失去仪度?

    宝钗在某种程度上,和黛玉是一样的,敏感多虑、心思玲珑、才华洋溢、温情脉脉,只不过她们是两种表现方式。而黛玉的甘于囿住自我,任性尖酸,比起宝钗的克己守律,豁达通透,也许更幸福一些。黛玉是回不去的桃源,而宝钗,是现下的理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过是扫除悲观之后的此刻逍遥,只是“青云”常在,而“好风”不常有。生命之蒲柳飘摇,胸中却另有一片晴空。

    张莉饰宝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hb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