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阳春三月京城之人有踏青赏春之俗,人们呼朋唤友聚在一起携带酒食于郊野中踏青寻春,使在家闷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彻底地得到了释放。蓝天白云风和日暖也正是在郊野的空旷之处放风筝的好时候。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史载:“五代李邺于宫中做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早年间响者为风筝,不响者为鸢,现在都是一个称呼“风筝”,细说起来北方称呼纸鸢,南方叫鹞子。无论是风筝还是纸鸢要用极细的竹篾经火烤弯成形再搭成骨架,上面糊纸或薄绢系晾干后用细绳系好即可放飞了。
相传秦末刘邦的汉军曾用竹片和薄绢做成绢鸢,上缚丝线放飞到项羽军营的上空扰乱敌方的军心。到了宋代时风筝已成了娱乐玩耍的工具,但只限于贵族官宦人家。清朝时风筝的制作越发的精巧,种类越来越多,图案色彩也越来越讲究。郑板桥有诗赞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在连年不断的战火中散落遗失,全图册缺失严重成为一大憾事。曹雪芹在其中记载了多种风筝名字,有:双燕、双鲤、双翼鸟、螃蟹。彩蝶,苍鹰等。而且曹雪芹还是一位精于“四艺的主儿,是“扎、糊、画、放”风筝的名家。
风筝的种类又分为软翅风筝何硬翅风筝两种。按照风筝的形状又细分为四小类,动物类:有沙燕、蝴蝶、老虎、苍鹰、蜈蚣、鱼等;方形状类:这类风筝比较简单有方形、八卦形、单双喜字等;人物类:红孩儿、孙悟空、猪八戒、蓝采和、钟馗、仙女等;杂类:有花篮、飞机类等。
北京人一般都喜欢玩沙燕风筝,沙燕风筝的历史最久也最为普遍,因为沙燕是玄鸟,是上古时期的神鸟。沙燕风筝的形状是上有头,中间是椭圆身,左右有翅,下为燕子的剪形尾,有的还是活翅膀活眼睛。有人又将小沙燕风筝上覆以全黑色,俗称为“黑锅底”坊间传闻:扎糊大沙燕风筝最有名的是“风筝哈”;善做孙悟空、哪吒、猪八戒风筝的“猴儿常”;善做蜈蚣风筝的“蜈蚣金”,她扎糊的蜈蚣风筝有三十二节之多,所做白仙鹤,软翅蜻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儿时的我和胡同里的发小们聚在一起自己做的一种极为简单风筝,名曰:“小屁帘”,一般都是在秋春两季里放,您还别瞧不起,怎么说小屁帘儿也是风筝的一种。您说这胡同里的孩子多了也有头,也爱张罗着一些事就和事妈一样间天领着一帮孩子东跑西颠儿的玩。
孩子头领着几个孩子到处踅摸旧竹帘子,用菜刀劈成极细的小条,剩下的自己个儿用破玻璃片刮去 吧。将刮好的细竹批儿用细线捆扎好糊上高丽纸,并在“屁帘”的下面糊上两个长长的纸条保持平衡也有糊上三条的,最后按上提线(俗话叫提翅儿)也甭管有风没风几个大的拽着风筝沿着胡同猛跑,一帮更小的孩子追着跑着看热闹。
有的屁帘儿飞的挺好,有的飞不高左摇右摆一个倒栽葱就摔在了地上,引得一帮小伙伴笑着跳着在哪儿起哄架秧子喊:“小屁帘不爱起,一个跟头栽到底。”。有的小伙伴还在小屁帘上画上简单的图案放飞在天也是空中一景。放风筝也有倒霉的时候,拉着风筝猛跑一不留神风筝挂在了人家院墙里边的树梢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里别提多懊头了。
胡同有时会有两拨儿孩子同时放风筝,一不小心两个风筝相互绞在一起让人急不得恼不得,还容易引起纠分。儿时放风筝有兴奋也有沮丧,但更多的是开心快乐。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里,我的童年是最快乐的,没有太多的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的补习班,胡同里连自行车都很少更甭说疾驰而过的汽车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春天时我遛弯走到展览馆广场上看到大人在放风筝,小孩子在旁边又跳又笑高兴极了心里就感到特别温馨,感觉自己也年青了许多。望着满天飞着的各色风筝脑海中总会浮现起我小的时候拉着小屁帘满胡同笨拙猛跑的傻样,也会想起和我一样傻,一样疯跑的伙伴们。
辛卯年三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