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惊堂木一拍,诸位,咱们接着上回说。
上回说到我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尽可能快地记忆一支成品舞的小办法,这回准备分享课后巩固的经验和看法。
我有些犯难,有些迟疑。实在是千头万绪,一时半会儿拎不清重点。不妨接着上回先说“熟练”。
经过了几个小时费脑力又费体力的学习之后,固然疲劳,但也确实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通常我会跟着音乐走一走步伐。此时也不必全身律动。要紧的是尽量不依赖视频,记不住再看看。如此两次三番,熟练程度会大大提高。这时候就可以洗洗睡了。晚安好梦。
明天的事,后天的事,大后天的事……自不必言,熟练的唯一路径是练习。熟练的感觉是音乐响起翩翩起舞,身体近乎下意识反应,反而,当音乐停止,要通过喊节拍的方式来进行时,会经常茫然:“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来着?”
熟练并不意味着“够了”、“行了”。参加集训如果只为了熟练,其实大可不必花费如此精力、金钱和时间,到健身房去坚持蹦跶,也足够在朋友圈炫耀了。我仍然不厌其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参加,则尽力,既学习,则向上。
好了,有的姐妹会说,那我们练习时就要搞清楚细节吧,出左脚还是出右脚?走三步还是跑两步?这下该弄明白手臂动作了吧?
没错!
不过我始终觉得,这叫“规范动作”更合适。这里的“规范”是动词。我以为所谓舞蹈细节是指:
做这个动作时先扫一眼左边再回到右边最后看向中间是不是更能和观众发生共鸣?
在行走的这几步中,加一点点胸腰会不会更有感觉?
这个时候脚步稍微重一点会不会比轻轻地跑更有质感?
…………
换言之,我说的是舞蹈表现力。
我最爱的云门舞集2
几乎对所有的系统知识学习而言,伴随着可以直接教授的那部分知识,是让人又敬又怕的——领悟。正如我们说作家不是教出来的,艺术家不是培训出来的,即便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学到某个层次,成大家者,俨然已是哲学家了。微乎微乎,不可说也。
搞得很玄似的,好像做什么事只认天才。
当然,世上总是有天赋异禀之人,但我想谈谈眼之所及的普遍性。所谓开了窍所谓悟性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外延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之上。顿悟虽玄妙,可顿悟之前的修行却是日复一日可得而见。我曾希望自己对现代艺术能有所理解,初始接触简直如五雷轰顶,但坚持去了解相关知识,一年半载后,忽然某一天,面对某位大家的作品,竟然也能从心生发出强烈的感动,而之前我认为那不过就是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和乱七八糟的色块。舞蹈表现力也就是这么个东西。一方面很难教授,一方面也有途径可学;一方面没法用语言准确传达,一方面又可以量化成日常的计划表。基本功是泥土,专业知识结构是芳草,泛化学习是树木,实践操作是阳光雨露,然后一片森林。我们经常发现,两个人基本功都过硬,为什么同样的一支舞,这个人就比那个人跳起来“好看”呢?为什么有的教练教基本功没问题,跳舞就一般般呢?原因多就出在表现力上。集训要做的事,不是运土栽花,而是在已经初成规模的森林中再进一步优化生态,是提高,是拔高,需要充分动用脑力和体力,绝不仅仅做一块不说话不思考的海绵就够了。集训提供的是方法,是提升的一道门,只是开始,不是结束。魔鬼藏在细节中,细节还是需要花更多的课后时间练习。只为熟练跳十遍,不如琢磨细节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