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9月,平江城破。面对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劝降,争天下失败的张士诚说“可惜天日照尔不照我”。
两百七十七年后的1644年,闯军攻入北京。站在煤山上,面对胸前的三尺白绫,前途绝路的崇祯皇帝不知道会不会想起此时情景。
当上天要让一个王朝覆灭的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成为王朝覆灭的推手。当天日不再照耀大元的时候,修黄河都能修出一只眼的石人;况且上天还给了刘福通、韩山童、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做为大元的掘墓人;当然,还有最厉害的朱元璋。不论大元的守卫者王保保有多大的军事才能,即使他竭尽全力,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还是一点一点的丢掉了祖先打下江山伟业。
现在上天准备抛弃大明朝了,他又给大明王朝准备了什么?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明朝吏治已经腐败透顶。贪污盛行,党争不断,官员无心治民,皇帝一心享乐。虽然资本商业在江南日益发展,但国家财政收入却一年少于一年。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有个情节,在改稻为桑失败后,查抄沈一石的家产也没有弄到银子,为了补亏空,朝廷让鄢懋卿南下巡盐。在鄢懋卿回来的路上,嘉靖与吕芳有一段关于盐稅收入对话:永乐年间朝廷盐稅收入是1000多万两白银;到嘉靖末年,朝廷每年盐稅收入却只有100多万两。剩下的银子哪儿去了?鄢懋卿的做法给出了答案:南下巡盐收了500多万两税银,两百万两上交国库;一百万两给嘉靖私用;剩下的两百万两送到了两个地方-鄢懋卿和严嵩的老家。说白了这二百万两就是被严嵩他们贪污了。怪不得嘉靖愤怒的说“朕的银子,朕只得一百万两,还要朕对他们感恩戴德。鄢懋卿,冒青烟!!”
几十年后到明亡前夕,闯王李自成的军队将要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却穷的连吃饭都成问题,没有办法,只好求爷爷告奶奶的向大臣们募捐,却只募到区区20万两白银,官员个个两袖清风的三餐不继的样子。但是,城破后,李军从官员家中缴获白银达七千万两。如此做官,明朝焉能不亡。
《大明王朝1566》中还有一个情节值得注意,新年之初,天子脚下,海瑞去大兴赈灾,看到饥寒而死的百姓倒满了大雪之中。自然灾害,除了关外的清兵和关内的叛匪,上天给大明朝安排的另外一个掘墓人。
虽然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灭亡或多或少都与自然灾害脱不了关系,如西汉末年蝗灾,东汉末年的地震、水灾,唐朝末年的大旱灾。但是大明朝格外悲催,与其他朝代相比,大明朝遇到的自然灾害频率前所未有。相关统计显示,明朝二百多年里,遇到的水、旱、虫、震、雪等自然灾害3952次。自万历到崇祯,每年都会有一种或多种自然灾害发生。每次都造成大批饥民流民,死伤无算。
据史料记载:自1601年到1643年40多年间,每年都会有大的水、旱、雪、虫、瘟疫等灾荒发生,严重的还会一年几起,遍地开花。造成的结果就是饿殍遍野,流民四起,暴动不断。朝廷顾此失彼,难以应对。例如:
1601年畿辅八府及山东、山西、辽宁、河南荒、旱、霜。河南新蔡,正月初九,大雪四十日。浙江富阳、杭州,安徽石台,六月寒气逼人,山中飞雪成堆,深山亦然。至七月始热,八、九月仍热如故,人民大病。(大病即瘟疫)
1612年,山东、河南蝗。南方大水。江苏淮阴,元旦大雪,深数尺。四月,冰雹大如碗钵,地深五寸;涟水,雹杀麦,四月十六、十七日大雪。河南淮阳,正月雨水,寒冰,大折树木。
1640年五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大蝗、大饥。浙江、三吴大饥。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
浙江三吴地区乃自魏晋以来就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居然也会发生大饥荒。可以想象世情不堪到何种地步。
说到底明朝还是农耕王朝,农业是明朝统治的根本基石,但当时农业还是需要看天吃饭。据现在考证,明末那几年地球进入历史上所谓的“小冰河期”,气候几度反常。故当时几是无年不灾,无处不灾。旱灾,水灾,虫灾连年不断,瘟疫盛行,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一是加重朝廷赋税收入困难,二是朝廷无能力赈济灾民,造成民不聊生。
因为是小冰河期,北方游牧民族也是灾难连连,为了生存,被迫南迁,同时加大对大明王朝的劫掠骚扰。加重了明朝的军事负担。
明朝崇祯接位是1611年,所以清史说明亡非崇祯之过是说得过去的,看看他需要面对的这些烂摊子,我估计太祖洪武皇帝也无可奈何。更别说一个崇祯啦,再给大明十个崇祯皇帝也回天乏力。所以说明亡,只能归结于气数已尽,与皇帝是不是有能力真的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