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牯子”有什么精神
近年来,耒阳文化界人士抛出了“耒牯子精神”的概念,有人还作古正经地在研究,为“耒牯子精神”寻找历史依据和文化渊源,并提倡发扬“耒牯子精神”。对此,鄙人则不以为然。因而朱文科同志在2006年4月11日的《新耒阳》上发表《漫谈“耒牯子”》一文后,我当时对他说:对“耒牯子精神”一说,我持异议,日后会撰文与你们商榷。
“耒牯子”有什么精神?牯者,泛指牛也。现代则指公牛,即牯牛。外地人把耒阳人叫耒牯子,也仅仅是指耒阳的男性,我以为说文雅点是耒阳男人的代称,说难听点乃戏称而已,除此之外并无什么特别的含义,更不能有什么精神。就像我们耒阳人把江西人叫“江西牯”,把广东人叫“广东牯”,把湖北人叫湖北佬,把东北人叫“东北佬”一样,也只是代称或戏称而已,且多是人们的口头语,不见经传,你能道出其中的精神吗?如果硬要牵强附会说出其精神,未免使人觉得太滑稽了。
因为,提倡“耒牯子精神”很不科学、很不雅观,有诸多不合逻辑的问题。值此,笔者不妨略谈几点,供赞成“耒牯子精神”的朋友参效。
一、“耒牯子精神”牵强附会。有的文友对“耒牯子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铨释,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耒牯子精神”渊远流长。纸祖蔡伦就具有“耒牯子精神”,共产党的红军将领伍中豪、刘铁超、李天柱等也与“耒牯子精神”一脉相承;二是“耒牯子精神”的实质就是苦干、实干、巧干,不畏艰难,砥砺奋进,性格浮滑的南方人,正需要这种迎难而进的牛劲;三是世人只有了解了“耒牯子精神”,才能读懂耒阳人。其实,外地人把耒阳人叫耒牯子,本意即便不是贬损,亦毫无称赞之意,所以鄙人认为只是代称而已,如斯而已。如果更要说有什么含义,就是说耒阳人(指男性)有点犟和蛮。犟和蛮,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弱点,亦不是什么优点,与实干巧干等就更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与蔡伦造纸、红军将领革命有什么关系?靠犟和蛮能发明纸吗?靠犟和蛮能打胜仗吗?革命能成功吗?今天的领导靠犟和蛮能依法行政、抓好各项工作吗?可见,如果耒阳人仅仅是有“耒牯子精神”,那耒阳人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了。缺少智慧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能有所人作为的。提倡“耒牯子精神”,岂不是自我贬损吗?
二、“耒牯子精神”很不科学。耒牯子是指男性,不包括女性,这是毫无疑问的。牯代男性、婆代女性是生活中的规律。就像我们耒阳人把江西女性叫江西婆、四川女性叫四川婆一样,外地人也把耒阳女性叫耒阳婆(绝不可能叫耒牯子)。耒阳女性是耒阳人的半边天。“耒牯子精神”特指耒阳男子的精神,不包括女子的精神。而“耒牯子精神”如果就是耒阳人精神,耒阳人精神把耒阳女性的精神排拆于外显然是不妥的,是不科学的。耒阳古代的女中豪杰、近代的巾帼英雄伍若兰、当代社会各界的女劳模等,其精神是耒阳人的宝贵财富,是耒阳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倍加珍惜,发挥光大才是呀。
三、“耒牯子精神”与“耒阳精神”相矛盾。1996年春,耒阳市委专门召集耒阳文化界人士进行座谈,研究讨论“耒阳精神”,《耒阳报》还发表了部分人士的探讨文章。鄙人参加了那次讨论,并在1996年5月1日《耒阳报》和《衡阳晚报》上分别发表了研究文章《试论“耒阳精神”》。后来,市委领导根据那次讨论,总结确定了“耒阳精神”,还以红头文件公告于全市人民,希望全市人民发扬耒阳精神,再创辉煌业绩。我认为,那次确定的“耒阳精神”,是集思广议,深入研究的结果,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史学性、文学性、哲理性,真正能代表耒阳人的精神。我们已经有了“耒阳精神”,现在又提倡“耒牯子精神”,这不是很矛盾吗?难道要以“耒牯子精神”取代“耒阳精神”?然而,“耒阳精神”是耒阳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思想、性格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升华,是耒阳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准则,是维系这方土地的理性思维,具有凝聚力和鼓舞力,牵强附会的“耒牯子精神”如何取代得了呢?
一言以蔽之,“耒牯子”没有什么精神,所谓的“耒牯子精神”,有点杜撰和牵强之嫌。我希望文友们不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毫无意义的研究毫无价值。
漫淡“耒阳人”有什么精神
网友评论
蔡伦造纸之地
农耕文明发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