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今年九岁了,平时总爱跟妈妈念叨一些各种事情。
文文放学后跟妈妈说:“我们老师可烦人了,总是让我取作业,收作业,有什么事情总是愿意叫我。她怎么不找别的班干部呢!”
文文吃饭时对妈妈说:“我同桌特别讨厌,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我不喜欢他。”
文文写作业时对妈妈说:“为什么老师要留那么多作业,抄写抄写,会了还要抄写,我都没时间读书了。”
文文长得白白净净的,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从小学钢琴和舞蹈,匀称修长的身材,气质出众。
在学校里也受到老师的喜爱。可是同学们却不大喜欢她。她为此很苦恼。
“妈妈,我那么努力地学习,也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他们有不会的题我还帮助他们解答。中队会时我也表演节目,为什么同学们好像不太喜欢我?她们上学放学都有伙伴同行,就是我自己一个人走。”文文嘟着嘴巴很不开心地对妈妈讲。
妈妈正在做饭,她看见孩子这样,也很着急。她找了孩子的老师了解情况,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分析孩子的心理,阅读书籍寻求支撑。她也知道自己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可是怎么解决呢?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距离优秀就那么远呢?
可她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得慢慢改变孩子。
她从书籍中看到了一个故事,一边做饭,一边跟姑娘讲。
“妈妈今天下班,在小区里看见一个小狗狗特别可爱,妈妈就把手里的小零食喂它,可小狗狗居然冲我汪汪汪地叫,还把妈妈吓一跳。后来旁边的邻居说,这只狗不合群,因为它不会跟伙伴相处。一天到晚遇见什么事都要叫上几声,弄得主人也不喜欢它了,要把它送走呢!”
“哎呀,多可怜的狗狗呀!那狗狗汪汪汪地叫一下,不是很正常吗?”文文有点可惜,替狗狗抱不平。
“那要是遇见什么都要汪汪汪地叫呢?”妈妈追问了一下。
“哦 ,那是有些烦人了。”文文也认可妈妈的观点。
“那你班有这样的朋友吗?”妈妈尝试引导孩子。
“有呀,我们班莉莉就是,大家有事情,她总是第一时间大呼小叫,同学们都不喜欢她。”文文立刻对号入座,脑子里想出来一个同学的样子。
“是呀,所以同学们不喜欢她,可能只是她的一个习惯不太好。那我们遇见事情,也不能总是抱怨别人,要先想想自己身上有没有问题呀!”妈妈开始了教导。文文警惕地看向妈妈。别看她小,可是很敏感哦!
“小狗狗呢,如果它不是遇见事情立刻就汪汪汪大叫,可能喜欢它的人更多;小朋友呢,如果不是总抱怨,而是看别人的优点,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喜欢她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文文说,是不是呢?”妈妈用小狗狗的事情打比方,又怕孩子太敏感,话题说完立刻就转换开去,“好了,我们准备吃饭吧,今天有你爱吃的三文鱼哦!”
文文一听有自己喜欢的菜,也开心地去洗手。不过,妈妈的故事已经在她心里种下了种子。
第二天,当同桌又磨磨蹭蹭拿作业的时候,她刚想开始抱怨,想起妈妈昨晚的故事,到嘴边的催促换样了:“你先找一找,我去收其他同学的作业,正好回来你也找到了。”然后文文开开心心地绕过同桌,先收别人的作业去了。走了一圈之后再回来,同桌已经把作业本工工整整地放在桌子上边,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抱歉道:“嘿嘿,耽误你收作业了。”文文一听,天呐,自己每天催促好久,同桌都没道过歉,今天就是顺序变了先绕了一圈,同桌居然拿出来作业还道歉了!
文文也真诚地说:“我每天不应该那么没礼貌地催促你,其实我先收别人作业再收你的,时间刚刚好!”
“不不不,”同桌一连串的“不”,“以后你还是再催催我,我也需要改掉拖拉磨蹭的坏习惯!”俩人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慢慢地,文文跟班级的同学都成了好朋友,她的抱怨也没有了,反而还经常能听见她夸赞班级同学的声音。家里每天又增添了很多乐趣。
你距离优秀有多远?如果不反思不改进,那就是一个天堑的鸿沟;如果你能对自己的坏习惯说“不”,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不抱怨,不推脱,努力去做,哪怕只是改进一点点,也距离优秀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