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教育制度发达,学生自由度高,确实是美国高校的一个标签。
比如就美国高中而言,公立学校是义务教育,
国家出资建立,美国人可以免费上,但是教学一般,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普及教育。
而私立高中则更多的是菁英教育。
而咱们大部分人对于美国的高中的认知,
应该也都源自《歌舞青春》系列电影吧。
唱唱跳跳,什么都很干净,画面很干净,音乐很干净,男女主角很干净。
氮素,他们真的如我们电影看到的辣么美好吗?
当然不是。
比如近期,美国就新出了一部针对高中校园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7位已经步入社会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潜入了美国的一个公立学校。
做什么呢?
假扮学生,试图通过年轻人的眼光来过滤高中经历,从而带来新的转变。
却发现,
高中生活比社会生活还要累人,同学比同事还可怕。
一部堪比惊悚片的纪录片。
看过,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了——
《高中卧底》
这是美国最近新出了一部偏纪实向的真人秀。
镜头里足量的脏话、撕逼、群殴、聊骚…
他们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能打就不说废话”的传统直面纪录片的镜头,
一点儿都不怯场!
在看之前,窗窗还以为这只是部真人秀节目,
但看完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首先这是一项实验项目,通过“卧底”的形式发掘当下美国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带着“实验性质”的尝试,真实度超高!
这些早就脱离校园的主角,
大多是21—26岁之间的年轻人。
之所以选择这群人,是因为他们褪去成年人的装束;
男生刮干净胡子,女生带上钢牙套之后,
依然还是16岁的模样。
可实际上,他们在社会上,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
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想要帮助学生的牧师、早早怀孕的年轻妈妈;
以及曾经早早出柜而遭受校园霸凌的对象等等。
如同这部纪录片的片名,
主人公们不仅要体验「变形计」一般的生活;
他们更是要“卧底”起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有人希望通过卧底体验,完成自己的教育学博士论文;
有人希望通过找到有和自己相似过往经历的同学,
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而节目的立意更加直白,
就是要通过“卧底”的方式,观察现代美国高中生的日常。
想要知己知彼,当然要“打入敌人内部”。
为了让卧底工作顺利,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
提前几个月,他们就开始在堪萨斯州的高地公园中学踩点。
他们在学校里安装了许多摄像头,并且声称是来拍摄电视剧的;
为的是展现当地的教育系统。
他们在参与者来到学校之前就开始拍摄,让学生们适应摄像头的存在。
而当参与者到来之后,戏更是要做全套。
节目组不仅为他们安排了单独的住处;
还将他们的私人手机封存,换成了那种烂大街的老牌安卓手机。
在这个手机上,节目组还创建了参与者个人假冒的社交账号。
有了几条照片说说、留言点赞什么的;
至少不会被人一眼看穿。
这些参与者们虽然都经历过高中生活,
但是各自的遭遇却不尽相同。
有人遭受过校园霸凌;
有人却正是霸凌的施暴者。
有人高中时因为生理缺陷或者无法被人认同,
变得性格孤僻;
有人却在那时张扬外放,
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少年”。
一顿装扮后,套个运动卫衣,背上骚粉色小书包,
就可以高高兴兴的去学校卧底——
一所位于城市边缘的公立中学。
这座学校因为是公立的,所以不少学生都来自中低收入家庭。
而这,
也间接对学校的教育环境有所影响。
男女交往、打架斗殴、上课玩手机,这些都已经算不上问题。
说起来,我们高中时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现象。
可是,只有当患上抑郁症的学生不断增多;
毒品和枪支泛滥,艳照门、性侵犯事件频发;
怀孕生子成为“酷”的事情时,
高中生的日常,才变得引人注意。
不过和参与者的高中生活相比起来,
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要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而随之催生出的网络暴力,同样在校园中泛滥。
22岁的琳娜,是一名牙医助手,
也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之一。
她是西班牙裔美国人,有着姣好的相貌。
因此,她刚转来新的学校,就成为不少男孩子们的目标。
男生们要到了琳娜的联系方式,于是便开始了各自的“攻势”。
这种信息,琳娜通常会置之不理。
没收到回复,有人就开始对琳娜飙脏话。
其中不乏对她身体的评价,还有邀请她一起吸毒的,
甚至有人扬言要强奸她。
丽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报告给校长。
经过调查,这些人并不是在校的学生,
而是学校周围的“社会闲散人员”。
他们从中学肄业后,成为了街头混混,
危害着学生们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在节目拍摄期间,甚至就有学生被枪杀在街头。
而这里的孩子都把枪声和死亡当作日常。
前一秒为朋友的逝去惋惜,后一秒继续消耗青春。
一名高中生的表哥被枪射杀,
他通过烟、酒、毒品来“抚平伤痛”。
死亡、犯罪、误入歧途,在他们眼中都不算严重。
高地中学以黑人学生为多数,
而白人学生又自带高级人设,因此墨西哥人掉在鄙视链底端。
黑人和白人友好相处,墨西哥人被排挤在外。
所以高中肄业,是美国教育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公立学校中,每五个学生中,便有一个无法顺利毕业。
2016年,高地花园中学的毕业率,只有76%,低于美国83%的平均值。
不过比较惊喜的是,
同性恋的Jorge在重返高中以后,少了以往经历的欺负和封闭,
而是与朋友们很快乐的相处、出游。
意料之外的是,他遇到了双性恋的D’Andre。
D’Andre的妈妈破产,家人贩毒,
他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尽早的独立。
所以尽管他的生活艰难,但是仍然积极活跃。
他热衷体育,还当了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的名声不错,很受欢迎。
尽管双性恋的身份让他觉得有些困扰,
但是他没有选择辍学,也没有放弃拼搏。
也有让人觉得温馨又治愈的地方。
确实,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有的同学乐观、努力又温和。
有的同学调皮、任性,心地却很善良。
有的同学行为张扬或者怪异,但某些方面又很棒。
有的同学接受平淡的学习与生活,喜欢自己普普通通的一生。
也有人贫穷、软弱、困苦,被现实所困,
为生活妥协,他们更多的是无奈……
透过这部纪录片,我们看到了美国高中体制下,现代学生们的缩影。
有时候感觉挺惊悚,挺可怕的。
毕竟这个世界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哪个层面确实都会有黑暗面,
但却也不乏人性光辉的流露。
善良和温情,一直都有。
当然,镜头摆在那里,可能无法做到完全地真实。
但拍摄挺用心的,值得大家一刷,
毕竟题材本身就已够惊艳。
【公众号回复 高中卧底 自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