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菜 序
将手放在键盘上,想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外婆的菜》写个序,或者说做一个介绍,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关于外婆的回忆真是太多太多了。脑子里翻来倒去有好多东西,理也理不清楚,干脆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好了。
先从外公外婆家,同样也是我的家乡说起好了。在三毛的《回娘家》里,她曾写出自己理想中的娘家“我的爸爸妈妈住在靠海不远的乡下,四周不是花田就是水稻田,我的娘家是中国式的老房子……每当我回娘家时,要先下计程车,再走细细长长的泥巴路回去,我妈妈就站在晒谷场上喊我的小名,她的背后是袅袅的炊烟,总是黄昏才能到家,因为路远——”。正在看的人请不要惊讶,说好的写自己的外公外婆家,怎么扯到三毛去了呢?
因为很像。我的家乡和三毛描述的很像。
唯一的差别就在它并不靠海,而是倚山,那是几十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小村落,在那之中,藏着一栋典型的徽派建筑。正正方方的房子,马头翘角,木头大门。大厅两耳是两间卧室,尽头两侧分别是谷仓和上二楼的台阶。走过十步左右的小走廊,来到传统的厨房:铁锅是沙漏状的,灶台上方还通着烟囱,灶台共有四个锅口,内里还有一条长管子,一边烧饭时可一边利用柴火的热度烧水。角落里摆着一个大水缸,上头是一个水龙头,据说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烧饭时用极为方便。
大厅的正门是木质的,从里可以将右侧的长条插到左侧的凸起空口,刚好拴牢,门上还有两个铁质的手环,用作客人敲门的。大厅外就是一个二十几平方米的一片小空地,类似于小花园一般,不过没有那么精美,只是普通的水泥地面。院落的一侧搭起了一个铁皮棚子,里面堆积着一面墙的木头——生火烧饭用。希望我的描述可以在你的脑海中大致构造出一个图像,因为后续的文章将大部分在这里发生,外婆的美味也在这里出炉。
讲好了家乡,再来讲一讲我的生活背景吧。或许你会觉得我有点儿啰嗦,但我希望可以先说出前提,后面看起来时就不会经常想说“为什么啊?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如果可以,请再看下去吧。
我从小便跟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在那个被大山环绕的小山村里肆意玩耍,捉蜻蜓、逮知了,一直“野”到四岁,爸妈将我接到上海,我开始了大家回忆中的校园生活,先从幼儿园开始。而自从上了学之后,我便只有寒暑假可以回家,每次回去都会尽量呆久一些,尽管如此,我印象中的家乡还是夏冬季居多——基本可以说是全部了。就算只有两季,这其中的快乐也是无穷的,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去。外婆的菜就是其中的一项,占了很大的席位。
每年放寒暑假,回去呆上一阵,都想着要好好吃上一吃,解解馋。外婆的拿手绝技每次都吃,也尝试着偷学着点儿,可到头来也只是照猫画虎罢了。想着,外婆这么多好菜,可不能我一个人占着,我做也不会做,便写出来,大家伙儿一起馋一馋。
我想着要好好理一理外婆的菜,写一写外婆这大半辈子的烹饪成果,所以接下来会慢慢更新,每篇介绍一到两样。希望我的文字也可以让你的胃暖暖的。ʕ ᓀ ᴥ ᓂ 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