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孙耀庭(1902—1996) 小名留金。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
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早想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
净身进宫 (Clean body at st.)
中华民国成立了。孙家送子当大监的路被堵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虽然顷刻散场,但封建主义的幽灵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依然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仪公然不顾民国的禁令,重新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企望。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时15岁。
宫廷经历(Court experience)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孙还乡先后在本村傅学舜、傅学兰私塾学习。后通过他大嫂认识的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介绍,于1916年,到原清朝摄政王府,其时,正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处当差,载涛给孙起名顺寿。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回到老家,不久又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婉容。1924年11月5日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出版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被改编为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1992)
宫廷生涯(Palace career)
太监产生于春秋战国。到了明代,太监竟有10万之众。至清代,按定制,太监就有2,216名。实际上,又何止此数!
孙耀庭最后是通过一个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绍才得以进宫的。任也是太监,在宫中很有些地位。孙耀庭进入皇宫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号。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这个任德祥,为他端菜送饭,倒屎倒尿。
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候,听说任德祥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灵的人,不知怎么忽然开了个恩,命孙耀庭参加戏班。对于一个干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太监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
到了同年旧历十月,孙耀庭花了60块白银,买了个“王成祥”这个名字。此后,他便离开了戏班,进入了司房。
清时司房负责宫里奴婢的调迁、衣物管理等事务。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药房等一起,隶属于内务府,由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提领。
大概孙耀庭适应了这种仰人鼻息、阿谀奉承的宫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婉容待您怎样?”我问。
“她那时还小,属马,比我小几岁。我得常常陪着她玩。凡她高兴的事,我总顺着她去做。”
在宫殿前的空地上,婉容和她的三个妹妹等席地坐成一个圆圈,孙耀庭在外圈奔跑,乘人不注意时将手帕丢下,一圈后又将此人“捉”住。——这是名为“丢手帕”的游戏。
No2
在御花园的天一门旁,万春亭内,蒙了双眼的孙耀庭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去追逐婉容。——这是名为“打瞎”的游戏。
“她洗手,我得跪着端脸盆:她要抽烟,我得跪着递上,她要吹烟灰,我得用盆子接着;她上下台阶,我得小心地扶住她。因为我侍候得好,她待我还好。但是,我得察言观色。当她发火时,我很害怕。”
一次,他在房里和其它几个小太监一起议论宫中的什么事,恰巧被路过的溥仪听到了。溥仪蓦地闯了进来,凶狠地拧着孙耀庭的耳朵,将他带到养心殿,溥仪高高而坐,孙耀庭伏地而跪。孙耀庭知道大事不好,免不了一顿训斥。谁知,溥仪怒目注视一阵后,忽然“飕”地拉开抽屉,掏出一支手枪,往桌上猛地一摔,厉声他说道:“你好大的胆,竟敢在背地里说长道短!今天,朕要毙了你!”
“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命!”孙耀庭颤抖地告饶,不停地磕头:“我有天大的胆,也不敢说万岁爷啊!”
溥仪看着这个跪在地上的“臣民”。忽然,他又大声一笑,说道:“去吧!下次不可。”
孙耀庭连连磕头谢恩。起来后,连头也不敢抬,满身冷汗地离开了养心殿。
他回忆起这件事时,似乎心有余悸,说:“溥仪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我怕他。”
流离失所(displaced)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随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多月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孙耀庭离开婉容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可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何况,他没有一寸土地呢。当了8年太监的孙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来接济了。
在乡下,他成了新闻人物。那些妇女们,带着某种奇特的神色,远远地看着他,低声议论着什么。
顽皮的儿童,一群一群地跟着他,指指点点,还高叫着:“太监!太监!”只有那些善良的老人,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有时,也向他打听些宫廷秘事。
他在乡下住不下去了。两年后,他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四十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屋、土地出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然而,孙耀庭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年长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坏了,所收的租金已对付不了房屋的维修了。孙耀庭为生活计,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
解放后的幸福生活( After the liberation of a new life)
“解放了,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孙耀庭的话语里,饱含着兴奋、喜悦、感激之情:“否则,我早饿死了,活不到今天了。”
开始,人民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不久,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他曾当过6年的出纳。那时,他每月的工资是35元,后来,他的工资加到45元。
孙耀庭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什么负担,这些钱够用了。”他接着说,“组织上还常发给我生活补助费。今年春节期间,我领到了50元补助费,添置了这套衣服。”说罢指了指身上。
这是一套崭新的浅蓝色的衣服。上衣是中式对襟,袖上的两道折痕,显得棱角分明。
寺院管理组的李同志说:“孙耀庭身体很好,一直未住过医院。前些年,他常在寺院内种花,种菜。有时寺院里开什么会,他常主动地为大家烧水,人们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着答道:‘没事’!”
No3
“寺院里有医务室,医生经常给我检查身体。”孙耀庭接过李同志的话头说:“有时病了,要上附近的门诊部,他们就用车子送我去。”
“你坐过小轿车吗?”我接着问他。
“坐过,坐过,那年西哈努克亲王来北京,我就是坐小车去人民大会堂见他的。我们开会、参观,通常乘的交通车,偶尔也乘小汽车。”他的神采,又一次飞扬起来。无论是在湖水涟漪的什刹海畔散步,还是上鼓楼一带购置物品,孙耀庭总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照顾。在广化寺内,人们叫他“老孙”,或“孙师傅”。他则叫别人“老弟”什么的。李同志今年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孙耀庭有事找他,就这样打招呼:“老弟!……”
老人的心( The old man's heart)
穿过四合院的门,来到他的住所。他有两间房,中间有门相通。外间靠东墙的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放着一把崭新的北京牌保温瓶,以及玻璃瓶、钢精盆之类。
这张桌子的对面,即外间的西墙边,放着一个液化气罐和一副煤气用具。孙耀庭指着这些告诉我:“我可以自己烧来吃,也可以上食堂买来吃,挺自在的”。
孙耀庭与广化寺主持合影里间,在一长排明亮的玻璃窗下,放着一张书桌。桌面的玻璃板下,压着四张放大了的照片。
一株高大的美人蕉旁,孙耀庭左手拄着寿杖,右手抚摩着宽阔的蕉叶,面带喜色;
一丛无花果前,孙耀庭站着,在爽朗地笑。
……
我将告辞,便请他赐字留念。
他挪过一把椅子,慢慢坐下。稍一思索,便在一张洁白的纸上书写了杜甫题为《八仙歌》的一首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望着这首诗沉思起来:孙耀庭为什么特别喜爱这首诗呢?是他爱酒吗,不是,他一辈子也没有喝过酒。那么,究竟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这首诗所颂扬的李白那种蔑视权贵的气质,曾经不知多少次地引起他对往昔的回忆和诅咒吧。
辞出门外,我又不由自主地转过身去,望了望伫立在门内的白发老人。孙耀庭,这个东方古老封建帝国的残剩人物,一生中包含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啊!他从受压迫、受歧视转为受关怀、受尊重,从仰承鼻息、阿诀奉承转为欣然书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一缩影么?
宋耀庭和广化寺主持 净身的照片太监为何会去老婆呢?孙耀庭临走前道出了背后影情
太监又被称为宦官、阉人、寺人、内侍等等,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殷商时期,这是因为考古学家和史学家通过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太监的相关记载。
我们知道但凡是太监,就是和一般正常的男人有了本质的区别,俗称“净身”,而只有净了身之后才能有机会进入皇宫侍奉皇帝和皇帝的妃子们。但是在每个封建时代的末期都会出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太监娶老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太监已经被净身了以后,还要乐此不彼的娶上几房太太、小妾呢?
太监娶妻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史书《史记·李斯列传》中,其中说到了宦官赵高女婿阉乐曾任职咸阳令,有女婿必有女儿,有女儿则必有妻子。后来的东汉时期常侍黄门也是广纳妻妾,尤其是到了更加开放的唐朝时期,太监娶妻的现象则变得更加普遍,例如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就曾娶了官员吕玄晤的女儿等等。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在这些娶了妻子的太监中,有的是在进宫当太监之前都已经娶妻生子了,还有的则是从小就进宫,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受到了皇上的宠信,成为了权倾朝野的显赫人物之后才开始娶老婆的。例如明朝时期的魏忠贤,在魏忠贤还是一个小太监的时候也是四处受人欺凌,后来得到了明熹宗朱由校的宠爱之后才慢慢开始发迹,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武将纷纷跑到魏忠贤家里面认干爹,就连皇帝的奶妈客氏也都争着要成为魏忠贤的对食(名义上的老婆)。
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了,晚年孙耀庭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曾经说过太监娶老婆的事情,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原因和目的。
第一:排遣寂寞
我们知道,从小进宫的太监虽然被静了身,但是由于长时间的陪伴皇上进行各种活动,每天干的都是一些伺候主子的活,长时间下来身心难免疲惫不堪,而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他们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一天忙完之后有一个女人来伺候自己,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以达到陪伴自己说话聊天排遣空虚和寂寞。
第二:内心的空虚
其实在很多时候,太监之所以会娶老婆,完全就是一些虚荣心在作怪,因为自从成为太监的那一刻,他们就注定了不能娶妻生子,因此会被其他人不停地歧视嘲笑、冷嘲热讽;另一方面,他们又长时间的陪在后宫皇帝的妃子们前,看到皇帝一个男人就可以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如此众多倾国倾城的的女人,久而久之,太监心里难免不平衡发生扭曲。
所以太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自己能够占有更多的女性相拥而眠、白头偕老。
第三:地位的象征
我们知道太监其实也是被分为了很多等级,一般刚进宫的小太监只能做一些打杂、拖地之类的脏活,而级别稍微高一代的则会被安排在公主,皇子们身边,高级的则是直接侍奉皇帝和皇后。如果你是一个心灵手巧再加能够皇帝和妃子们开心的太监,你的地位自然而然就会获得飞速提升、平步青云,同时皇帝也会对你给予相应的赏赐——赐婚。
而到了后来给一些高级太监赐婚就慢慢成为了皇宫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同时也是对大太监能力的一种肯定。
孙耀庭给出的这几点原因基本上可以代表了哪些娶妻太监的心声,尤其是满清最后一个太监总管小德张,据史料记载小德张前前后后大约娶了四五房妻妾,或许在小德张看来,这就是自己地位最高贵的一种象征吧。但是,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太监娶妻却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甚至可以用心里扭曲来形容。
网友评论
暂时知道这些
地理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