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心小岛·爱...贝壳小岛‖文海...【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专题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从一个小村落看百年风云际会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从一个小村落看百年风云际会

作者: 黄云栖亩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22:16 被阅读0次

在尤溪县坂面镇京口村,有一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座落在苍莽翠绿的山脚下,屋前的农田作物引人入胜,一条河石铺就的小路挨着农田蜿蜒穿过,路下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看得见鱼儿在嬉水玩耍。谁能想到这宁静安详的乡村画面,也曾有过战火纷飞的场面。

京口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京口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张兴隆民居,始建于1927年,是一座二进木构加围墙攻防兼具的民居建筑。从建筑的占地之宏广,可以看出它主人的不平凡。张兴隆任过国民革命军52师156旅旅长,52师师长就是割据闽北的军阀卢兴邦。

卢兴邦,原名卢文梁,早年因遭地主陷害,投身德化县杨梅乡莲花寨为匪。1915年,卢兴邦只身带把毛瑟枪从德化回到尤溪,与詹兴功(表兄)、卢兴荣(胞弟)、卢兴明(堂弟)、苏兴文、卢兴芳、张兴隆、叶兴金、王兴平、张兴相聚众起事,后人称为“十兴同盟”。从此,卢兴邦横行山区,势力不断壮大。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进行护法战争。1918年,护法军进入福建,卢兴邦接受收编,走上投靠国民党的道路。1927年,卢兴邦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独立师师长,管辖着闽北二十二个县,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1929年,卢兴邦50岁生日时,同样年过半百的蒋介石送来了一幅“合庆百年”的寿匾。

“合庆百年”匾额

张兴隆原名张阿八,是“十兴同盟”的重要成员,一直追随卢兴邦,发迹后在老家建了这座当地首屈一指的建筑,攻防兼具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军人本色,精美的雕梁画栋也显示了他聚敛的大量财富。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消灭中央红军苏区,组织了多次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役,卢兴邦部受命多次“围剿”闽西工农红军,但屡战屡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后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中留下了“陈卢两部均土匪军,战斗力甚低”的评语。文中的陈指闽西陈国辉,卢指闽北卢兴邦。

1932年底,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1933年2月,卢部受命进犯闽西红军,主力进驻清流,所属一个团分驻宁化县泉上。7月,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东方军,提出先攻泉上的战术,由红五师将泉上卢部团团围住。8日,卢兴邦急令156旅旅长张兴隆率309团增援泉上。彭德怀、滕代远按照原定“围点打援”计划,令红四师挺进宁化、清流交界的石狮岭阻击。9日上午,张兴隆率部进入伏击圈,战斗仅进行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击毙100余人,俘虏300余人,张兴隆当场战死。卢兴邦次子、309团团长卢胜斌也成了俘虏,只是他冒充炊事兵,在押解瑞金途中装病,被宽释放回。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苏区范围。1933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闽赣省,5月,正式成立中共闽赣省革命委员会,12月正式成立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最早的驻地在江西省黎川县湖坊乡。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中央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闽赣省机关被迫从江西省黎川县先后转移到福建省建宁县、宁化县。1935年1月,闽赣省机关红军1000多人与卢部2000多人发生激战,损失很大,且战且退。撤至顺昌县时,分驻溪河两岸,又遇卢部追击,一部分撤到闽西,后与邓子恢部会合,省委机关工作团及司令部所在的队伍撤往尤溪。

闽赣省机关红军撤到坂面镇京口村时,只剩600多人,入驻张兴隆民居,休整了半个月,在墙上留下了“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欢迎卢兴邦的士兵兄弟拖枪过来当红军”等标语。当时,钟循仁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兼闽赣省军区政委,杨道明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京口古堡

在京口村北还有一座白墙堡式建筑,堡内庭院高深、用材考究,在堡的东北、西南各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外凸式三层炮楼,在苍苍古木掩映下,高大的白色马头墙格外惹眼,彰显着徽派建筑独有的魅力。从建筑的驻军功能可以看出,它的主人也是一位军人,他就是卢兴邦小舅子、卢部特务营营长林德芳。

1935年5月中旬,闽赣省机关红军在京口村草原岬与林德芳的特务营相遇,双方展开激战。这一遭遇战打得十分激烈,据村里老人回忆,枪炮声从上午七八点一直响到下午四五点才停止。由于力量悬殊,红军伤亡很大,红三十一师政委方志纯(方志敏堂弟)受伤被俘。他一口咬定自己是教书先生,直至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到了延安。

钟循仁、杨道明等少数同志在草原岬战役中突围,撤到永泰与德化、仙游三角地带的紫山开展游击斗争。后来由于叛徒出卖,钟循仁、杨道明隐身于尤溪县与永泰县交界的闇亭寺,两位有志青年埋下理想和信念,出家当了和尚,钟循仁法号妙圆,杨道明法号磬扬。

京口村草原岬

草原岬战役过后,京口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打破了整个中国的平静,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卢部在师长卢兴荣的带领下,主动请缨为国杀敌,开赴浙江龙泉进行整训,汰弱留强后参加淞泸大会战,先后投入上海大战场、罗店战场、大场北角战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战绩。特别是312团团长杨作源,为了撕开日本在上海往南京布下的防线,率团充当先锋队,冲过苏州河,在攻击第二道防线时,全团壮烈牺牲,埋骨苏州河畔。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团长杨作源身负重伤,自杀殉国。312团六百余名官兵为国捐躯,与时下热映的电影《八佰》中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的四百余名勇士一样壮烈,都不应被人遗忘。

在淞泸会战中,卢部共牺牲官兵4300多人,只有负伤回后方医治的400余人回到家乡。为纪念抗日阵亡官兵,尤溪县在公立中学建立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9年,为了纪念卢兴邦等十年前捐资重建闇亭寺,专门立了一块“重建闇亭寺碑”,此时磬扬已成为闇亭寺的监院,碑上记载着“卢兴邦、林德芳、林大茂各一百元,卢兴荣五十元”“民国二十八年正月监院释妙玄、磬扬谨立”等字迹。那时,卢兴邦、林德芳应该参加了立碑仪式,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站在眼前的磬扬就是曾经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我们也难以猜测,磬扬见到卢兴邦、林德芳等时是怎样复杂的心情。

林德芳后来于1943年,在京口建了那座自己居住的土堡,也许是出于军人的天性,也许是他还感到危胁的存在,这座土堡是少见的防御性建筑风格。

1949年7月5日,在卢兴荣的推动下,尤溪实现了和平解放,是福建省第一个实现和平解放的县。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1981年4月,妙圆在闇亭寺逝世。他生前从未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身世,他对磬扬说,我们已经脱离党这么多年,就不要找麻烦党了。直到1988年,钟循仁的真实身份才向社会公开。

磬扬法师(网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磬扬来到京口村,指认了当年闽赣省机关进驻张兴隆民居的事实。不知那时的磬扬法师,面对革命胜利了,闽赣省已遭失败,自己已经出家,不知是怎样的心情。1999年5月,磬扬法师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在永泰县长庆镇能仁寺与世长辞,终年90岁。

2007年10月,京口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公布为尤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旧址已修葺一新,成为重要的红色景区。游客漫步其间,自会勾起那段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转移而进行艰苦卓绝战争的回忆,会想起像杨道明那样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却没有戴上军功章的革命先辈,回味百年来的历史变化,对于胜与败、功与过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从一个小村落看百年风云际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oa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