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业管理观察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综艺咖
《中国有嘻哈》结束后,中国嘻哈余温还在吗?

《中国有嘻哈》结束后,中国嘻哈余温还在吗?

作者: 焕说数据分析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08:54 被阅读509次

9月9日晚8点,爱奇艺现象级网综《中国有嘻哈》最后一期如约上线,激烈的角逐过后,GAI和PG One荣耀问鼎嘻哈双冠军。从暑气伊始一句“你有freestyle吗“到9月份才落下帷幕的总决赛之夜,可谓话题不断,热度整整火爆了整个暑期。然而在在十月即将到来的时候,夏天的一切都在悄然退潮,包括高温,烈日,也包括《中国有嘻哈》。

 01  《中国有嘻哈》到底有多火

《中国有嘻哈》在列强环伺的综艺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以小众音乐的新鲜感、真人秀的剪辑方式、新颖刺激的赛制、个性鲜明的嘻哈选手,以及种种反套路的“剧情”,“你有freestyle”“我觉得不行”等槽点吸引力一大批观众。

根据爱奇艺官网数据,截至9月7日,《中国有嘻哈》累计播放量29.9亿,豆瓣评分7.2。而在新浪微博上,相关讨论已达2494万条,阅读量超过58亿。

大数据显示,《中国有嘻哈》瞬时秒杀各大综艺节目,荣膺暑期最热门、搜索量最大、最具话题性综艺节目,并且数值均远高于第二名。

节目初期借助明星效应进行“冷启动”,吴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吗”诞生了今夏最热流行语,张震岳的“我觉得不行”刷爆朋友圈表情包。

随着节目进行,Rapper选手简单、真实、动不动就炸的个性;Rapper们宽松花哨的卫衣,浮夸张扬的配饰,耳洞脏辫大花臂

Rapper选手在镜头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叛逆表达:地下rapper与练习生的剑拔弩张,到紧张赛制刺激下部分选手的激烈反弹,以及选手之间一言不合就battle、互相不服就diss

恰好为这档节目提供了大量有爆点的素材。都被以选秀为背景的故事线贯穿到一起。这不仅让节目充满了悬念和火药味,也为节目在社交平台带来了持续的话题热度。让去年还在听民谣的姑娘纷纷沦陷,换成了玩嘻哈的“老公”

02      火的是综艺,不是嘻哈

互联网的流行趋势,风潮到来时永远是来势汹汹,比如“有freestyle吗”等流行语,一夜之间占领了互联网,随着总决赛“双冠军”引起最热烈的一波舆论风波后,《中国有嘻哈》的热度迅速让位给最新的薛某某,不过一两周时间,在热搜上已经难觅踪迹。

《中国有嘻哈》自开播起就被赋予了“在中国传播嘻哈文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了吗?百度指数显示,随着今夏《中国有嘻哈》的热播,“嘻哈”一词的热度迅速超过了火爆多的“摇滚”和近年爆红的“民谣”(跟你讲个笑话:最近听说唱的也是去年听民谣的那群人,虽有调侃之意,却也真实。)达到了近6年来的峰值。从这个层面来讲,“嘻哈”确实是火了。

但是,在火爆的《中国有嘻哈》元素中,人们更多的关注是商业化和娱乐化元素,而最火的并不是“嘻哈”本身。

在总决赛前后、“嘻哈”达到搜索峰值的时候,“中国有嘻哈”的热度是“嘻哈”的20多倍,双冠军之一“PGone”热度是“嘻哈”的近10倍,连因受嘻哈歌手钟爱而爆火的、价格不菲的时尚服装潮牌“Supreme”,热度都是“嘻哈”的近2倍。所以对于观众来说,嘻哈只是另一种新的潮流元素,跟“摇滚”“民谣”一样,是现代人一种寄托或者释放形式,一种跟风的行为。

对于资本来说,一方面,他们关注歌手本身。未参加节目前,大多数地下Rapper只能拿着为数不多的薪水驻场,或通过巡演、livehouse及音乐节等下端产业链来完成变现。如Gai爷,之前在重庆唱一场,只能拿到两百块钱。

但节目播出后,都是20倍甚至80倍的涨,越到后面,留下的歌手价格会越高。品牌也不断向这些选手抛出橄榄枝:麦当劳邀请热门选手和代言人吴亦凡一起出演广告片,New Balance请了欧阳靖为2017年新品跑鞋造势,GAI为王者荣耀打造单曲,TT演唱小米新款手机广告歌,Rapper们参赛后获得的代言推广活动数不胜数。

另一方面,他们关注品牌本身。《中国有嘻哈》掀起了一股更加广泛的社会潮流,这在一些潮品、潮牌的消费上表现尤为明显。

Rapper同款随之成了“潮”和“酷”的代名词:“Gai同款”“TT同款”等挂上了淘宝的热门搜索;PG One钟爱的潮牌C2H4被粉丝买到官网断货;连象征通关的“R!CH”标志的大金链子都在爱奇艺商城取得不错销量,可以说,选手们的穿着打扮形成了天然的广告。

“R!CH”是爱奇艺自主的衍生品潮牌,意思是“Rising ! Chinese Hiphop”。爱奇艺IP衍生品事业部在《中国有嘻哈》立项之初就联合节目组一起做自己的品牌开发,通过将自有品牌授权给合作商,在优质内容下游形成IP衍生产业链。

所以,无论对于观众还是资本来说,他们对于《中国有嘻哈》的关注,大多出于感性的跟风或者资本追求,对于嘻哈音乐本身并没有太多理解。

03   有人在真正做音乐

嘻哈曾经是一场北美社会里“下克上”的“文化造反”:源于贫民阶层的艺术形式,最终成功“倒灌”富人阶层,实现了文化输出中“自下而上”的“逆袭”。

嘻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尤以黑人群体为核心人群。作为一种文化潮流,不仅包括《中国有嘻哈》展现的说唱歌曲,也包括街舞、涂鸦、DJ打碟等元素,以及与之匹配的一系列衣着、语言习惯、行为举止等。随后这种文化迅速在全社会阶层蔓延开来,最终令富裕阶层的人们开始模仿着“穷人”的衣着、“穷人”的言行、“穷人”的音乐和艺术。

中国的嘻哈文化不是本土原生的,是“舶来”的。而“舶来品”常常与“先进”“时髦”“酷”和“昂贵”挂钩,美国嘻哈文化是从一开始的贫民窟和匪帮,发展到后来的美女跑车金链子,可中国的嘻哈跨过了这个成长过程,一开始就是从美女跑车金链子起步。如此也无怪《中国有嘻哈》刚一播出,就给不了解嘻哈文化的“吃瓜群众”留下这样的印象:嘻哈都一身大牌,嘻哈好有钱,嘻哈等于纸醉金迷。

虽是舶来的,中国嘻哈还是在慢慢发展,重要的是,有人在做嘻哈文化基础建设。在《中国有嘻哈》之外,另一场和嘻哈有关的音乐活动也在这个夏天展开。

数据显示,超过6000人报名参加了“寻光计划”,1473首作品通过初选,歌曲试听则达到626万次。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参赛作品中,民谣不再制霸,嘻哈异军突起,其数量超越民谣、摇滚,仅次于流行。

寻光计划找来以88RISING为首的专业评审。88RISING是youtube新晋东亚嘻哈推广说唱频道,打造了17岁话题新星Rich Chigga,拥有韩国地下说唱代表Keith Ape,推动神《It G Ma》横扫全球,还让Higher Brothers成为首支打入美国的中国说唱团体。

88RISING对打造和推广嘻哈音乐人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作为寻光计划的评委,不只能对音乐本身进行点评,还能对音乐人的后续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建议。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国有嘻哈》在为中国嘻哈培养粉丝,寻光计划则是为中国嘻哈培养音乐人。

炒热一种文化, 要比几个“梗”、几个品牌、几个明星困难得多。

“你们有一天会开着兰博基尼,唱着rapper,之前民谣的姑娘都要变成嘻哈的马子。”这是《中国有嘻哈》某选手粉丝在微博留言的美好愿望。历程实在曲折漫长如果《中国有嘻哈》有第二季,我期待看到一场真正的、全民恶补嘻哈文化史的热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有嘻哈》结束后,中国嘻哈余温还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am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