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还有副业,你怎么知道?说鬼话吧?我知道你肯定会这么想,你能耐下性子听我讲完吗?
要说兰溪哪种小吃最具豪气,非酥饼莫属。乡间茶室,路边小店,三五人围坐闲聊,或十数人海侃,甚或满堂静听讲传,期间必听“噼里啪啦”响声,随之满室飘香,咂舌赞叹有之,啐口咒骂有之,哧哧窃笑者亦有之。闻者,听者无不转睛注目,寻觅香味来源,而偷食者,捂嘴暂闭,不敢再狼嚼虎咽,鼓起腮帮,青筋暴起,怒目圆睁,却不料身旁人一句,“吃噎着了。”众人皆喷茶而笑。哄笑中,众人纷纷从口袋里,纸包里取出一个金灿灿的小圆饼,放桌上,手掌一按,噼啪的碎裂声随之连绵,配合着堂上“欲知下情,请听下回分解”醒木敲击,俨然一副乡野享乐图。先食者,看众人随自己之后,慢慢品味,甚感食之过速,意犹未尽,四处顾盼,见茶桌上遗留几颗芝麻,便伸指茶杯之中,稍沾茶汁,在茶桌上写写画画,实则已将芝麻全数揽于指头,
作意在牙齿间抠出食渣,实则将芝麻早落入舌尖,再一丁点、一丁点的细细回味。此等画面,已随乡野茶室的式微,无处找寻。
酥饼传说是程咬金发明的。我猜想,程咬金未发达前,绝对是酥饼师傅,他那三板斧的招式和酥饼师傅的制作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师傅在白案上将面粉揉团,再捋成一条,手起刀落,啪啪,力劈华山般,准头,劲道拿捏恰到好处,师傅再取一把刷子,蘸些菜籽油,来回几道涂刷,这不是横扫千军,等着从火炉里掏出烤好的酥饼,那就是海底捞月,这三种招式,可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啊。
传说朱元璋和刘伯温在婺州明月楼品尝金华酥饼,刘伯温是否会跟朱元璋说起这个故事呢?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按刘伯温的心机,这种影射身份的话题他是不会说的,那其他多嘴的旁臣就难说了。是否会出来一个酥饼引起的血案?翻阅明史,腥风血雨,政派斗争,几时停止,终究戚戚红颜引来铮铮铁骑,踏破山海关隘,一根白绫终结了一代皇朝。这些,又呈现为多少人口中的谈资,在不断的糅合中,一层层,需要你仔细咀嚼品味。
酥饼还是有些罡气的。
黄泥糊成的烘炉,熊熊冒着热焰的炭火,考量师傅的不光是技术,更是勇气。瞧着他啪啪的往炉壁上随手一甩,暗里里他手背,手臂上该有多少烙痕烫斑。吃客,从小贩手里接过刚出炉的酥饼,又怎能体会背后的艰辛。
酥饼实在是最见人良心的小吃。如要吃到千层酥的感觉,那最初的揉面,一次次的碾压,一次次的刷油,实在是不敢偷懒的。我曾见过一位师傅,不少于20来次的重复,馅料也是剁的很细,肥肉瘦肉,梅干菜,拌匀在一起,用量多少,揉面几次,都是需要师傅凭良心来做的。
到黄山市游玩,见到黄山烧饼与兰溪酥饼形制相似,做法也相同,只是口感略有区别。这不免让我产生联想,这酥饼与徽商是否略有渊源,或是兰溪酥饼由徽商带到安徽境内,也未可知。
如今,酥饼已然成为金华的一张名片,兰溪本地也有人将它做成一个产业。散布在乡村街头的酥饼摊子,或会成为一道风景,或会成为一种风味。然而,应景之作,实难有真实味道;古老遗存,乐于继承者寥寥。这不光是酥饼的悲哀,更是乡村的悲哀。
酥饼如果真是程咬金发明的,不妨说它是草莽英雄的舌尖味道。也只有属于老百姓舌尖上的味道,才是更加具体,更加长久。
想看我更多的文章请点击美食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