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管是江浙等地一县之境内夸张的十余种完全不同的吴语,还是有着全球近7000万使用者的粤语,方言虽然多数时候并不是我们使用次数最多的语言,但绝对是感情最为深厚的语言。当你人在外地,甚至是国外的时候,听到讲述同一种方言时的激动之情是听到国语时完全不可比拟的。
以至于之前香港著名演员陈小春就发微博质疑别人为什么来广东四五年还不会粤语,随后发长微博为“粤语没文化”叫屈,并称唐诗宋词就是用粤语写的,也是当时的官方语言,而普通话不过是500年前蒙满的杂交语种,单薄粗疏。陈小春的一席言论顿时便在微博里炸开了锅,更是引出当初“粤语仅差一票就成为全国通用语言”的历史。
但历史终归是历史,是不容否认的历史,对于方言来说,不论哪家都是一种自古传承的中华文化,但就此论定说哪个方言更高尚,哪个语言更更粗鄙,未免是有些过了。那一切的真相到底又是怎样呢?
粤语作为中国的七大方言之一,仅国内就有近4000多万的使用者。由于其靠近珠江三角洲,华裔人数众多,在海外更有“唐音”之称,再加上从起源至今已余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如果说“粤语没文化”确实是显得过于简陋,然而就此断定说粤语最得中华文化正统,最接近古汉语,其实也并不是如此。
从秦始皇攻占当时的百越之地(华南地区)起说,当时大量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为战乱开始迁徙岭南,使得原本的百越居民(此时被称为蛮夷)只能迁居更南面的华南地区。而后秦朝灭亡,南海郡尉赵佗所创立的南越国被纳入西汉版图,之后从华夏民族到汉族的形成中,迁徙而来的中原华夏族所使用的正统雅音(统一称为华夏语,也就是古汉语)和当时的百越民族方言所融合,于是才产生了“粤语”。
接下去的事便是众所周知了,魏晋南北朝中国版图再次陷入分裂时期。特别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等历史事件的影响,北方语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虽然当时的华南一代由于远离中原经济政治的中心,被称为南蛮,然而对于文化而言,却阴差阳错地保留了“中原正统”,其中就包括还留有秦时“中原雅音”的粤语。乃至唐宋时期,北方再生战乱,中华正统由北向南迁徙,粤语再次同中原汉语所融合。
在另一方面,蒙古族入主中原,迁至燕云十六州内,并以当地话为官方语言。于是北方语种快速消失并向“普通话”靠拢,而地理位置独特,山川阻隔的粤语则开始独立发展,保留了部分中原雅音,这也是为什么陈小春说用粤语读唐诗宋词比如今的普通话更加符合声韵的原因。
但是当我们回顾“粤语”发展历史的时候,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古时“粤”通“越”字,是指华南百越地区,这里不仅包括如今讲粤语的广东,广西,还包括福建以及浙江一带。到了明清时期越才专指江浙等地,粤指两广,直到近代粤才特指广东省。也就是之前我们所说历史上的粤语演化,在广义上指的是岭南语种的演化,而不是单指广东话的演化,总而言之,陈小春说用广东话读唐诗宋词和声韵,同时符合古汉语,其实客家话、闽南话、吴语在这方面并不比广东话差。因为当初北方战乱,南方语系融合保留,并不独广东话一家。
当然了,关于客家话、闽南话、粤语和吴语,如果非要弄一个区别的话,借用台湾学者邱显聪的说法,闽南话更像先秦时期的河南话,粤语则保留了先秦时期的陕西话为多。客家话虽然在传言中是中原山西,河南等汉族之后正统,但所保留的古汉语也就一些音节。而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吴语,吴语早在春秋时期吴国时已经形成,并在中原民族南迁中与之融合,之后魏晋南北朝时多国定都吴语区的古都南京,而且受战乱影响较之粤语和闽南语更少,以至于吴语极近中古雅言,更和继承了古汉语的整齐声韵和字母框架,这点可从吴语极度符合《广韵》、《切韵》等古代韵律书籍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不管是吴语,还是粤语,闽南语和客家话,较之真正的古汉语都已经相去甚远,因为古汉语其实也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最重要的是古汉语在意义上并不指代说一种特定的语言,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吴语,虽然说是吴语,但实际却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话”,只能说比之如今的普通话,在声调和声韵上稍微更符合古汉语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讲究平仄的唐诗宋词在方言浓厚的南方人念起来比北方人更加顺口的原因。
其实对于方言,不容否认它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去尊重,但是别人待在某地就得学某地方言的言论则有些荒谬了。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粤语差一票就成为国语”的历史,则是一个专属本地人的谣言了,因为除了粤语以外,互联网上还流传着“四川话/陕西话/洛阳话差一票成为国语”的谣言。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三观粉碎机”,有修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