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其中一篇标题为书名。
作者鲁敏是七0后,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有过农村生活经历,不少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而且越走越远。乡村逐渐成为一场梦,美好而惆怅。于是,乡愁时常出现在这代人的情感中,挥之不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乡愁诠释更明了。
东坝是书中的一个地名,虚构的一个小乡镇,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赤脚医生、裁缝,残疾人、正常人,男人、女人,欲望、单纯,留守故土的人、探寻外界的人。这些人很简单纯粹,却有着各自的故事和情感,在岁月里飘,丰满而现实,残酷又温情。
全书中,《思无邪》这篇小说无疑最令人动容。
因为思无邪,人们所作所为皆出于内心,问心无愧,即使一个悲剧,文中都洋溢着幸福、美好,看到无处不在的善意。
兰小是一个痴子,三十七岁那年中风,又成了一个瘫子。一个又痴又瘫的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久病床前,父母的爱永远是伟大的,并未弃她不管,相反疼爱有加,即使所有付出得不到任何回应,依然把她当作手中宝。
当现实冷冰冰摆在面前,人总会有绝望之时,可能习惯了,一切成自然。父母以最大的善意接纳着生活,承受所有的欢乐与痛苦,让这个简单如白纸的生命扎根在土壤里,发芽、生长。他们不厌其烦浇灌,让她获得跟其他生命一样平等的权力与尊严。
来宝,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少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被远房叔叔——村长万年青收留。来宝懂事,勤快,村长夫妇待他也不差,本来日子这样过下去,皆大欢喜无可厚非。
可偏偏问题出现了,村长在外念书的儿子媳妇讲平等、人权、自由,要求村长把来宝送走。
村长是善良的,不忍心让来宝受委屈,不愿意送他回去,总想以己之力安顿好这个孩子。刚好兰小中风,需要有人照顾。
是机会,也是巧合,两个可怜的人,两个世人眼中苦命的人相遇了。
无思想无感情的生命开花了,开出了一朵美丽的桃花。又聋又哑的来宝悉心照顾兰小,兰小前所未有的干净整洁,被细心呵护,视为珍宝。
十七岁的少年与三十七岁的痴子,心地都纯洁无瑕,一尘不染。是的,谁也不会多想,难道还会发生什么事?
事情可是真的发生了,洗洗涮涮的肌肤相触,唤醒了少年身体里蠢蠢欲动的本能。在无数个夜里,无需思考,身体指引他走入了桃林深处。
待人惊觉兰小怀孕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人们以最大的善意保护着他们,两人成亲,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摆脱了所有的困境。兰小也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来宝也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对于两个人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归宿?
确实是!订婚仪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所有人都在等幸福一刻的到来。
可是,绽放的花儿在一个雪夜凋谢了,突然而残忍。兰小身下的血如水流不息,染红了一层又一层的棉被,冲走了腹中的孩子,也带走她的生命。来宝一如既往擦洗打扮兰小,最后一次。他未来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
小说讲述了现实,同时又美化了它,说是乌托邦一点也不假。然而正是作者用深情温润着冷冰冰的生活,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从来都是并存,当你用真善美去感悟,自然心生欢喜满足。
小说里,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但都能以一颗无邪之心去面对他人。无邪地爱,无邪地理解,无邪地包容,无邪地成全,才得以让兰小来宝两个残缺的生命,变得丰满无憾,即使如烟花般稍纵即逝,又何妨?
回望之时的哀伤,绝望中的温情,是整书的格调。本书中还有《白衣》《逝者的恩泽》《风月剪》《纸醉》等短篇小说,没人具体的答案,没有明确的选择,读罢让人唏嘘不已。
鲁敏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文采斐然,小说里有着散文调,其间不乏优美动人。
譬如,写来宝初试云雨,她写道“这个一辈子都没意识的姑娘,不知是否能梦到一片天花坠落的桃林,一个少年东张西望着,犹犹疑疑地,走到风景的最深处。”
其间不少写景的地方,简洁,画面感强,让人身临其境,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思无邪出自《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用这句话来概括诗经的宗旨,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时间流逝千年,这些传统文化依然对我们影响至深。
我们无邪去读书,总有一天会在心中开出一朵智慧的花;我们无邪去生活,那么每一寸光阴都璀璨生辉;我们无邪去待人接物,世界将变得美好的人间。
读本书最大的享受就是能产生共鸣。每一个人生活在各自的年代,即使同一年代经历有共性,也是完全不同,但是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理想的追求,会在某一个时刻相遇,让你认同认可,让你赞叹感慨,何其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