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一章开篇,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能够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这是不是就是讲的语言表达的问题呢,也就是说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东西,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都不是最真实的东西。是这样吗?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语言表达是不完满的,是不能百分之百的表达清楚的。永恒的道我们永远无法用语言说明出来,我们总是在追求恒道的路途中,认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就像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样。
看了李尚志教授的MOOC数学眼光看道家,李教授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道德经别有一番滋味,听来让人耳目一新,不乏真知灼见。对于道可道非常道,李教授用数学极限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道可道非常道的数学模型就是极限,永恒的道我们永远无法达到,只能无限逼近,百分之九十的逼近,百分之九十九的逼近,这就很好了,离真正的道不远了,他给出了一个公式:lim可道=常道。极限也是这样啊,有些极限是永远无法达到,只能无限趋近,逼近程度越高,越靠近那个永恒的真实,也就是道!
这种理解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虽然永远不变的道我们无法达到,但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取近似值,用近似值代替真实值,让误差越小越好。我们在学物理的时候,学测量的时候了解到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误差永远存在,受温度,湿度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是测不准的,但我们可以用方法减少误差,达到我们的要求就可以了,比如现在的很多科技发展,伟大的科技工程,航天工程,火箭和导弹,为何精确度那么高,那么精准,就是因为科学家虽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但达到了足够的精度,因此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老子既然说了道可道非常道,那么他后面说的那么多的关于道的语言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那他为何后面还说那么多呢?我理解是老子也是用各种各样的形象和方法来尽可能的逼近道,比如用水的形象逼近道,对道的追求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无止境的,这也启发我们万事万物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是不存在的,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给自己设置一个合理的区间,让生活更加舒心和坦然,尽最大的努力,然后顺其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