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鲁迅研究专家汪卫东博士的《鲁迅思想:现代转型的精神深度》一章,颇为触动思绪:当代转型期——由贫苦困顿到温饱富裕的生活,不是更为要求和强调“精神深度”吗?
不可讳言的是,时下的生活与人生面上,匮乏“精神深度”是非常显然的,或者说,是特别凸现的。何以如此?最为值得深切反思。
我以为,时下“精神深度”的匮乏,是要做“历史反思”和“现实批判”的。
在“历史反思”这个“竖轴”上,不能不说一代人在所受教育上存在着严重问题——“求知论”的读书受教育,仅是满足或解决了“有饭碗”的问题,并没有将人“导向”追求“精神深度”的方向(“精神深度”实质上亦即“精神高度”的问题)。这该是客观的史实。当然,历史就是历史,谁人都无法左右和改变。
在“现实批判”这个“横轴”上,我们不是不说,“学习型组织”或“终身学习”等概念,本是可以“弥补”历史上的欠缺的,但在其“现代性的流行”中,也只是“流行于概念”而已,并没有真正化作大多数人的切身作为,加之“互联网信息”造成的“浮躁”作用,“精神深度”的解决也就被“消解”了。
如上,就是我所发现“精神深度匮乏”的两个“主观”,也是不乏“客观”之要害的。
我以为,温饱富裕后的生活与人生,所最要求者,绝对是人的“精神深度”。无此,生活即是乏味的,人生即是无聊的。
直言,往往不大受听,但却为问题的要害所在。
此文,仅供“有心生活与人生者”参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