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

作者: 韩小花shine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23:39 被阅读0次

    《1984》是一本非常无聊的书。

    暑假去徐州的高铁上翻开第一页直到今天才合上书。跨度有大概三个月之久,虽然熊猫书院没有让我停下阅读,但真正投入到这本书里的时间可能只有近三天。对它的认知也由枯燥变为震撼。

    第一部的阅读一直处在放弃与硬着头皮往下看的边缘,第二部朱莉雅的出现终于迎来了不再让我纠结的转折点,温斯顿原本小心翼翼的思想犯生活愈加惊心动魄危机重重,读者也从对一个单身汉思想犯的审视揣摩者,变成乱世爱情的见证者。不知道为什么男女主人公总是能让我想到《V字仇杀队》中的V和Evey,同样是对独裁者的不满,一个是思想层面,一个是行动层面。书变得有趣,大脑也会跟着思考,对第一部铺垫的印象虽然不深,也好似渐渐明白了些什么。抛开我对历史政治浅显的认知,从乱世爱情的角度来看,他们两个的爱情是在践行思想层面的叛逆和犯罪的基础上相互吸引,最终也在思想层面的被改造和重塑中相互背叛。我们无法衡量人性中爱人与爱己的分量孰轻孰重,也无法把保全自己定义为背叛。即使是必须妥协,但是思想一旦根深蒂固,哪怕是遭受折磨和洗礼,也会有种子埋在内心深处,就像书里说的属于身体一部分的“囊包”,不会再生根发芽,也不会烟消云散。

    奥威尔从开篇开始就在塑造一个无处不在的“老大哥”形象,他不止存在在墙上的画里,更被无知大众当作神一般供奉在大脑里和思想里。不太理解这种政治形态,查了资料看了很多书评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极权”主义。而贯穿全书的三个短句,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隶,

    无知即力量。”

    也细丝极恐。题材上来看,它是一本政治小说,书的封面上把它定义为社会寓言小说,而书评上最精彩的一句“有些国家当警世通言读,有些国家当说明书读”似乎是把它定义为一本预言小说。历史虽然会有相似但是究竟会如何发展我们无从得知,在其中却无法左右。

    也许,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幻境当中,和平和自由有它们的影射,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像温斯顿那样的觉醒者,但我们的无知却是维持幻境的力量。

    其实结局早就藏在第七章的歌声中        “在栗树荫蔽下,

    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他们躺在那里,我们躺在这里。

    在栗树荫蔽下。”

    没有绝对的善恶也没有绝对正确的信仰吧,就像V觉得他可以拯救国家让民众醒悟,但他还是用自杀式的毁灭承认了他正义信仰背后复仇的真正目的。就像温斯顿离开101室受尽折磨完成思想重塑,通俗来讲他被“老大哥”所谓正统思想洗脑过后,他的思想虽然妥协,但不会泯灭。

    也许,

    也许,和平即战争,自由即奴隶,力量即无知。

    也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84》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bl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