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世界中心的蚂蚁,每个人只够刚好懂得自己。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雨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慢慢的,慢慢的读着这一段朴实无华的文字。禁不住思绪万千,心一遍遍的被敲打。
是啊,我们的父女母子情份。这人世间最难以割舍,最深厚,最诚挚的情份。到了最后,就只能剩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而那个背影却还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儿子刚升入高二,进入了火箭班,学习压力大,半个月才回一次家。每次见到他,心中那满满的爱意,就无法控制的膨胀,又膨胀,却不知道如何对他表达。
每次都上演同一种剧情。妈妈满面春风的追着儿子问东问西,儿子一脸嫌弃的说烦烦烦别理我。
受了伤的妈妈不断的反省。是自己的爱用错了方法?
直到读了这段话。眼泪就开始在眼眶中打转,却又始终流不出来。
回想一下自己的十七八岁。也是这个样子的吧。人生就是如此:目送着自己最亲近的人渐行渐远。
读了这一段即深刻又沉重的话。心也豁然开朗了。
告诉自己孩子已经渐渐的长大了,而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慢慢的放手了。
因为这段话。我记住了有一个作者他叫龙应台。我想能写出这样犀利又决绝的文章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铁血男儿,直到有一天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对安德烈说的话)
“孩子,这话总结的太好了!我总是要求你用功读书,就是希望你有好的未来啊!希望你的将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像父母一样只能被迫谋生!希望你能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有尊严的活着,快乐着,幸福着!孩子,你一定要努力啊!”爸爸慷慨激昂对着刚上高三的儿子说。也许是发现儿子并未走心。
爸爸话题一转问道:“你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
“龙应台。”妈妈为了活跃气氛抢答道。
“龙应台是谁?”爸爸接着问。
“台湾女作家。”儿子深沉的回答道,面部表情僵硬,看不透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对这段话是认同呢?还是不屑呢?
“这段话是龙应台对安得烈说的。安德烈是谁啊?”爸爸又提出了新问题。
“安德烈是龙应台的儿子。”儿子对答如流。
“啊?原来龙应台是女的。我一直觉得这是个男人的名字。我看了他对安德烈说的这段话。心里想着应该是对儿子说的,可是为什么他姓龙,而他的儿子却姓安呢?”妈妈貌似说了一个冷笑话。
引得父子俩都笑了。
家里的气氛终于有了温度。不再是一个慷慨激昂,一个冰冷木纳;一个好奇的问,一个直直的答。
“瞧你妈妈那傻乎乎的样儿。没学问还瞎想。还是我儿子有学问。读书多就是不一样!去读书去吧。”
竟然说我读书少,一气之下,我把龙大女侠的书读了个遍,(说读了个遍,有些夸张,也就读了三本,还没读透彻)心中更是对这位巾帼英雄佩服的五体投地。
附:
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制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
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母亲应美君,浙江淳安人。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