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读书
读《战争与和平》(二十七)

读《战争与和平》(二十七)

作者: 思而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00:29 被阅读0次

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与库图佐夫的“穷寇莫追”的哲学思考#

当拿破仑的法国侵略军陷进巨大的可怕的莫斯科城这个陷阱,不日醒悟悔之晚矣。然后奋力逃离,一旦有幸脱离了陷阱,出得来莫斯科城外,茫茫原野,侵略军逃窜的动力是祖国法兰西故乡,可它在慢慢长路的遥远的千里之外啊!进攻俄罗斯的时候,前进的动力是名闻遐迩的古城莫斯科,是多么的讽刺啊!因为逃回家乡相当渺茫,大多数兵将,已经厌战,心生投降意念,统帅也多次请求俄罗斯沙皇坐下议和,但得势的俄罗斯人、俄罗斯沙皇居然一反常态拒绝了。

巨大的逃窜法军象退潮的海水,汹涌彭拜,势不可挡,接踵撤退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兵团,怎么可以一个军向一个连的俄罗斯游击队投降呢?有心投降的法军兵、将、帅,连投降的时间与机会都没有,多么的无奈和走投无路啊!

平常人、包括俄罗斯诸多将领以及沙皇看来,这是多么好的机会,追穷寇而歼灭之,有道是痛打落水狗。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大智若愚的、老朽的、笨重的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心里有数,他力排众议,甚至不惜违抗皇帝的命令,自作主张,坚持“穷寇莫追”,他心里清楚,法军目前输在美梦的幻灭、输在无所事事,输在愤懑、落空、受骗,输在心理。

拿破仑的军队无论在装备、兵力数量、人员素质尚不可轻敌,赶绝敌人,有如赶狗入穷巷,必诱至敌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绝地反抗。杀敌一千必自伤八百,只需有限、有效的阻击、骚扰、虚张声势就足够了。广袤的俄罗斯大地、陌生的异国他乡、快到的寒冷的冬天、远水解不了近火的遥远的故乡,这将是埋葬不可一世的法国侵略者的充分条件。真是“天助我也”,库图佐夫满眼泪光对上帝默默的祈祷与感恩。

历史充分证明库图佐夫的英明、神武、伟大。

回到上世纪中叶的国共内战,在国共相持、共军略占优势,可能隔江而治、分裂为北方的共产党政权和南方的国民党政权历史地摆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却果断地号召“宜将剩勇追穷寇”,硬硬的强渡长江,摧古拉朽地摧毁了国民党军队与政权,迅速解放了全中国。

历史也证明毛泽东的痛打落水狗的思想是正确的。

与拿破仑兵败莫斯科情况不同。国民党当时的暂时劣势,如果毛泽东、共军不抓紧追击、歼灭,蒋介石的地盘是富裕的、人口众多的地方,一旦换过气来、回过神来,稍作休整、改变思维,并有幸得到势力雄厚的美国的眷顾、支持,很可能就势均力敌,甚至形势反转啊!

往事如烟,历史事件不能重演。冥冥中的人和事是由自由王国的人类虚拟的“上帝”设定了的,不能强求。

——2020.12.29.

相关文章

  • 秋野说说

    每天晚上读上一段书,带着好奇心,带着惊讶赞叹读《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本奇特的好书,记得以前曾读过,现在...

  • 主要是存一下名著必读书籍

    1. 战争与和平 一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二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三 (俄)列夫·托尔...

  • 阅见世界 / 从《猎人日记》开始,与文字结缘

    文 / 陈红华 前段时间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见“译序”里写道,“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

  • 与文字结缘

    前段时间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见“译序”里写道,“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对作...

  •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终此一生如何摆脱他人的期待去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皮埃尔-别祖霍夫找到了自己, 而有的的人却迷失,一生, 总是会伴随...

  • 我读《战争与和平》

    半年,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不能不承认,这是一部经典。《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我高...

  • 战争与和平初读

    大学时泡在图书馆里很喜欢读国外名著,涉猎了很多英、法、俄国作品,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列夫...

  • 读「战争与和平」——记

    读到十三章 皮埃尔到了安德烈公爵家与之进行欢快的交谈。他们谈的正欢时,公爵夫人闯入了进来,她很具有贵族夫人的气质...

  • 读《战争与和平》随笔

    读《战争与和平》随记 这段故事发生在皮埃尔结束了南方之旅,去拜见安德烈公爵。两个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出身,要走向一...

  • 我的2022年终盘点之读书篇6

    12月28 4246 从8月8日开始读的《战争与和平》应该是今年后半年里读的第二部大部头了,读这本书也是有缘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战争与和平》(二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kd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