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已经播了五期了,这一期的主题是第一次。我却突然想起我第一次喜欢上这个节目,第一次为这个节目落泪,是因为一位老人,他成功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他就是朗读者许渊冲。
老先生96岁了,在搀扶中上台。他一上台就递了张名片,“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第一人”。我以前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听到董卿读这张名片,第一印象,觉得这位老先生是不是有些狂妄。
直到他说起他年轻时翻译的一首小诗,写给他喜欢的女同学,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别丢掉》。“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老先生读着诗,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双眼含泪,读到第四句已是热泪盈眶。我突然愣住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96岁的老人啊,他的岁数是我的三倍不止,他不是因为生活流泪,是因为一首小诗,一首他觉得特别真诚的诗。96岁的老人啊,他的泪水让我感动,让我惊慌失措,不知不觉间我的眼泪也来了。我们总是说眼眶会红的人永远都不会老,他已经96岁了,却依然会红了眼眶,依然会情难自已,依然热泪盈眶。
图片来自网络他把翻译的诗寄给了喜欢的女同学,50年后他收到了回信,远在台湾的女同学在报刊上看到了他的消息。许渊冲老人说“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失败有失败的美,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这个乐趣很大,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他说他每天从夜里偷时间来延长自己的工作,来弥补白天的损失。他每天工作到凌晨,他依然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他希望如果他能活到100岁他就会把莎士比亚翻完。我突然肃然起敬,这个老人热爱他的工作,热爱生活,他的狂妄建立在对自己严格的自律里。他也许有点狂,但是他真的很专业,但是他对自己真的挺狠。
许渊冲老先生笑着说生命可以掌控,在医生给他的生命判了7年死刑的时候,他活到了现在。他一直在努力工作,沉浸在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里,我觉得这个老人一定生活的特别幸福,他在做自己热爱的事,并做到无法超越。如果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那么,我突然觉得认真的过好每一天,记录每一个瞬间带给你的感动,又何尝不是漫长人生中很浪漫的一件事。
后来看一篇访谈,许渊冲老人家里高挂着这样一条横幅“自豪使人进步,自卑使人退步”,正如他说的那样“我的经验是,光谦虚不能使人进步,没有自豪感,人这辈子就完了。”我们的文化一直告诉我们,要谦虚,要谨慎,要不骄不躁,但是这种文化在避免冲突的同时,有时在生活中带来的是在具体领域里的不自信,在工作上的混日子,在事务里的和稀泥。
节目里提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中兴业,须人杰”,不是需要的需是必须的须。那是一个挺美好的时代,那时的大学在想些什么呢?那时的大学生在想些什么呢?我突然想起高晓松在《奇葩说》第一季那里说的“名校是什么?国之重器。名校毕业是干嘛用的,不是用来让你找工作的,而是用来让民族相信真理的。”我们学习,思考是为了什么呢?我觉得是为了让自己更好,让这个国家更好。至于工作,你只要不放弃,在这个社会你总会活的不错,最怕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最怕你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不做。
在这个烦躁又着急的社会,《朗读者》就像一股清流,流经每个人的心,让我们去信点什么,让我们去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
这是无戒老师日更营的第一篇文章,下面是我喜欢的往期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