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日更大挑战更文800字点赞
古文观止 || 齐国佐不辱命(五)

古文观止 || 齐国佐不辱命(五)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11-27 14:51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针对郤克提出的两个苛刻且无礼的要求,宾媚人对此进行了铿锵有力的驳斥和反击。

这番话,说得郤克尴尬至极,竟无言以对。

然而,宾媚人却没有停止的意思,而是越说越激烈,言辞也愈发地犀利。

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
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四王,是指古代四位帝王,分别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

五伯指的是先秦五霸,分别是昆吾氏、商朝的大彭氏和豕韦氏、周朝的齐桓公和晋文公。

昆吾,是夏朝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发明了用陶瓦代替茅草盖房子。

夏朝后期,夏桀混乱昆吾曾经企图推翻夏王朝取而代之,却被殷商集团所灭。

大彭,也是夏朝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朝早期都很强大。因为不肯纳贡,后被商朝第23位王武丁所灭。

豕韦氏,是一个比三皇五帝更为古老的部落,起源于彭祖,据说养猪技术非常了得,这个部落也很强大,后来也被商朝武丁所灭。

齐桓公和晋文公,我们都很熟悉了,他们是周朝的诸侯。

而“布政优优,百禄是遒。”是《诗经·商颂·长发》中的一句。

《长发》是一首歌颂商汤功德的长诗,布政优优,百禄是遒,是歌颂商汤施政理念从容宽厚,因此也得到无尽福禄。

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古代四王行王政,树立德行,满足诸侯的共同要求;五霸成就霸业,勤劳并安抚诸侯,来为天子的命令服役。

现在,您作为盟主,召集诸侯会盟,目的却是为了满足您没有止境的个人私欲。

《诗》说:“施行政令宽和,百种福禄集聚”,您实在不肯宽和,而丢弃了各种福禄,这对你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对诸侯又有什么坏处呢。

宾媚人的这席话,一把扯下了郤克的遮丑布,指出郤克联合鲁、卫攻齐,名义上是维和诸侯,实际上却是公报私仇,满足一己私欲。

同时也指出,郤克的做法,对自己、对晋国一点好处也没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这段话是说,敝国国君命我来求和,如果您不答应,我们君主命令我还有话说:“您率领贵国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尊严,敝国军队遭到了挫败,如今蒙您的恩惠来为齐国求福,不毁灭齐国的社稷,使两国重修旧好,那么,先君留下的器物、土地我们是不敢吝惜的。”

这段话,是宾媚人给郤克台阶下,他的姿态放得很低,且话说得让人听来非常舒服。

郤克率联军杀到齐国境内,被宾媚人说成是“您率军队光临敝国”,齐国城池被烧,民众逃亡,被说成是“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齐国惨败,说成“畏君之震,师徒桡败”,齐国割地赔款求和,说成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这段话,宾媚人有两个意思,第一,总结了目前的状况,就是齐国战败;第二,希望与晋国结盟,使继旧好。

齐国,是东方大国,也是周天子的母国,被周天子称为甥舅之国,同时也是楚国和晋国争相拉拢的对象,有一定的国际地位。

此时,宾媚人向晋国抛出了橄榄枝,其实也是和谈的条件之一。

在那个年代,吞并齐国这样一个大国,远远不如与之交好益处多多。

接着,宾媚人又抛出了一句狠话:

子又不许,请收拾余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这段的意思是说,我齐国可以割地、赔款、与晋国结盟,以期能与晋国停战言和,如果您还不肯答应,那我们就请求集合剩余军队,背靠敝国城墙,决一死战。

如果我们有幸取胜,会服从贵国,如果不幸再败,更不敢不听贵国的命令。

这话表明了宾媚人的态度,意思有两层:

第一,无论如何,齐国已经认输;第二,齐国虽然认输,但是质押国君母亲,封内尽东其亩这两点,宁愿战死也不能同意。

宾媚人的一番话,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他巧妙地利用了郤克的的鲁莽,争取到了极大的外交空间。

最后,连晋国的同盟国,鲁卫两国也看不下去了,纷纷站出来,劝说郤克答应和谈。

郤克也是明白人,气也出了,理智也恢复了,该得的都得了,战略目标也达到了,自然不会傻得再去刁难齐国。

最终,齐晋两国和谈成功,国佐不辱使命。

学完此篇文章,不得不再唠叨两句。

齐顷公之所以陷入如此窘境,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且不知深浅。

所以,我们老祖宗说要“以礼待人,以诚感人。”一个懂得待人接物之道的人,必定具备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

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是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一个懂得尊敬他人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古人有云:“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一个人多次犯下的错,结下的怨恨不会在明处,应该是在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应该提防了。

“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礼待人,严于利己,宽以待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千万不要随意地讥讽和嘲笑别人,殊不知,你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之词,他会一笑置之,随后忘之脑后;然而,你的一句嘲弄戏谑之言,他会铭记于心,日后定会加倍奉还。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齐国佐不辱命

    这是一个反败为胜的故事。 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向卫国求助,卫国救援失败,又向晋国求助,最终打败齐国军队。齐军战败...

  • 齐国佐不辱命

    晋国军队追击齐国军队,从丘舆攻入,一直追到马陉。齐候派宾媚人国佐到晋军求和,计划用纪国的炊具、玉磬和齐国的土地来贿...

  • 齐国佐不辱命

    齐晋打仗,晋国大胜。齐候派齐国佐出使晋国谈和。 晋人不应。并提两个条件: (一)必以齐国国君的母亲为人质。 (二)...

  • 读《古文观止》之齐国佐不辱命

    《齐国佐不辱命》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齐国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对郤克的苛...

  • 读《齐国佐不辱命》知虽败不辱

    《齐国佐不辱命》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史学家左丘明,这篇文章出自《左传》,后被收入《古文观止》。 本文的...

  • 左传 · 齐国佐不辱命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

  • 读书随笔·国佐知罃

    《古文观止·齐国佐不辱命》阅读随笔 《左传》里有很多篇描写出色的外交事件,有《阴饴甥对秦伯》、《展喜犒师》这种完全...

  • 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古文观止》第21篇《齐国佐不辱命》

    -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

  • 做好自己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2

    做好自己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2 本周阅读《齐国佐不辱使命》和《楚归晋知罃》20200316 “不给别人添麻...

  • 寒假生活随记2019-02-04

    寒假生活随记之浅谈《古文观止》。 今天阅读了《曹刿论战》。本文记叙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齐国佐不辱命(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ra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