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汪曾祺被誉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称赞他是“中国最后的一个纯粹的文人”!
这样赞誉汪曾祺老先生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一个人的精神与现实生活步履,会历经许多磨难,但是无论在困苦和安逸中都不失赤子之心,心境里始终具备中国白衣卿相的抒情心,他的文字与生活是精彩的,剔透出一股生命的顽强的乐观.....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是江苏高邮人,1939年汪曾祺19岁时考入了西南联大的中文系,那时正处于抗战时期,他的老师就是沈从文,汪曾祺非常尊敬自己的恩师,写文回忆自己老师沈从文如何帮助自己和其他学生提高写作,教育学生如何观察事物。
汪曾祺回忆老师沈从文的故事写得真切动人,丝毫不忸怩作态,传承的尊师之情令人感动。
他描绘沈先生教学认真,上写作课时总是抱着一大摞书,自己亲自准备教学材料,从写作基本功开始辅导学生。为了提拔弟子,沈先生自己出邮资为学生邮寄文稿到编辑部。
抗战时期物质紧缺,沈先生每次帮学生投稿,都要亲自把稿件的四边都剪掉,就剩下文字,因为这样可以省邮费!
1950年汪曾祺任(北京文艺)的编辑,后来汪曾祺在运动中被发到北京的西山种树,汪曾祺回忆那时候修十三陵水库和西山种树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
每天一早就上山,带上两个干馒头,一大块腌萝卜,顿顿都吃大腌萝卜,当时山上有酸枣树,饥饿时候汪曾祺就和同事们摘酸枣吃,西山草地里有蝈蝈,他们就烧蝈蝈吃,蝈蝈必须挑选三尾蝈蝈,把蝈蝈往火里一倒,噼噼剥剥,烧熟后,汪曾祺就咬一大口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着干馒头,汪曾祺感叹:香啊....
汪曾祺回忆道: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这种苦中作乐的文人乐观精神就是继承了中国典型的士大夫精神,昨日不可留,乱我心不气馁,依然能够像苏东坡被贬后乐游自然,穿梭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乐观前行的名士精神!
(图片拍自理性生涯家藏书)
网友评论